新闻提示
如今,在很多市民眼里,“死了买不起墓”已经位列与“活着买不起房”同等重要又让人同等头痛的麻烦事之首。而记者昨天从省民政厅媒体通气会上获知的好消息则显示,今明两年,我省将大力建设公益性公墓,并建立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制度,全面推进殡葬改革,使“埋不起”现状逐渐改观。
墓地贵得让人咋舌咬牙
“要买一块墓地可真难,便宜的9000多元一块,位置偏、园区乱,而距离近、交通稍微便利点的,一块下来动辄三五万,最高的竟然到几十万。”
近段时间以来,为了给病逝的老父亲买一块差不多的墓地,原来已悲伤万分的西安市民刘女士更是劳心又劳力,她和家人前前后后奔波在白鹿塬、南五台等地,看了好几个墓园,最终找熟人、托关系,才在南五台选定了一块很一般的墓地。
“就这,还是花了2万多元。”和大多数丧失挚亲的人一样,刘女士为老人买墓地,介意的并不是钱,但是,太贵,贵得让人咋舌咬牙,就不能不让人“抱怨”。
记者了解到,眼下,在西安市附近的墓地,根据位置、朝向,园区环境,价格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差异非常明显,但是,排除那些位置太偏远,园区环境太差难以卖出的墓地和豪华型的天价墓,普通人能够选择的墓地多在3万元以上。
这个数字,相比于2011年西安市城镇居民人均21239元的可支配收入,不得不让人咋舌;而如果将比对数字进一步上升到全省,去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18245元的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5028元的纯收入,与这一数字相比,则更显得尤为可怜。
我省殡葬改革迫在眉睫
省民政厅副厅长郭青凡在介绍全省殡葬现状时说,近几年,我省殡葬改革工作经过长期努力取得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接受火葬,使我省火化区火化率从1994年的19.8%提高到了2011年的 53%。17年间,全省共火化遗体50多万具,节约出来的土地多达9400余亩。
“但是,‘入土为安’的丧葬观念在一些地方仍根深蒂固、乱埋乱葬现象还比较严重,耕地、林地、铁路公路沿线、景区内坟头还很多;旧的丧葬陋俗没有彻底遏制,个别地方丧事大操大办、建大墓现象依然存在,部分群众随意在街道、广场、公共绿地搭建灵棚、焚烧冥币、祭品,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产生火灾等安全隐患,影响了我省形象。”
作为西部省份,我省殡葬改革形势仍然逼人,任务十分艰巨。加上来自民间、此起彼伏的关于“埋不起”的“幽怨”,我省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已迫在眉睫。
发展城市公益性公墓
据介绍,除了大力倡导绿色殡葬,我省将以加强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和建立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制度为抓手,全面推进殡葬改革,重点攻克“埋不起”症结。
“从2012年起,省上将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建设思路,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大力发展城市公益性公墓,积极推行农村公益性公墓生态化改造。同时,初步建立我省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制度,实现困难群众惠民殡葬政策全覆盖。有关政策将于近期出台。”
省市还没有公益性公墓
郭青凡所说的公益性公墓,主要是指由政府出钱、划拨土地、免费的或者低收费的墓地。与目前社会上所说的经营性墓地相对。“经营性墓地是被推向市场的墓地,价格往往由市场决定。而公益性公墓,因为政府主办,各级民政部门补贴,将是免费或者低收费的,低收费的仅仅收取成本价。”
眼下,我省有76个经营性公墓,但是省一级和市一级的公益性公墓不仅在数量上仍然为“零”,对于多数人来说,从概念上甚至还有些陌生。“目前,在我省,我们听到的一些社会公益性的公墓主要存在于农村地区,主要是指村民去世以后,由村上划出一片地进行免费安葬的情况。省一级和市一级还没有公益性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