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空军大飞机平台数量不足抑制预警机增长。由于中国电子工业技术水平有限,空军战术飞机的发电功率普遍较小,目前最缺乏的就是大功率的干扰吊舱。虽然在某些领域中,中国的电子战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总体上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差距依然是2-30年。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驻日美国海军3月向媒体展示了部署于神奈川县厚木基地的最先进电子战机EA-18G。
EA-18G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战机,能百分之百地完成任何电子干扰压制任务。它机身上的相控阵雷达可以摧毁敌方的电子设备,可通过电子仪器进行侦查,并对敌机实施电子干扰。
更重要的是,美军09年亮相的一架该型战机的机身上,醒目地标有一架F-22图案,这说明该机曾击落过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机F-22。因此,EA-18G可称为“王中之王”。
目前,关岛等美军亚太岛链部署的重点地域以及巡弋于海上的航母都有可能成为EA-18G的立足之地。
前沿部署、海上移动平台加上EA-18G从“大黄蜂”身上继承过来的1000公里作战半径,再考虑机载的各种电子战系统的电子作战范围,亚洲大陆近海雷达与电子设备将尽在EA-18G威胁之下。
美军电子战力逼近亚太直指解放军,有台湾专家表示,在实施电子战的硬件方面,解放军与美军的差距并不大,但就整体素质而言,差距高达20年甚至更多。问题就在于:一些由中国独立研发的电子作战设备尚未全面装备部队。
战术层面
首先,中国空军拥有的预警机数量不足,目前只有4架空警-2000和5架空警-200,由于在重点地区(海疆和边疆)对于情报与预警指挥飞机的需求极大,数量上明显是不够的。作为系统作战的关键节点,空中预警指挥飞机是整合并发挥其他作战飞机作战效能倍增器。
其次,运-8系列电子侦察机、电子干扰机、合成孔径雷达战场监视机的生产装备速度太慢。在运-8量产之前,只有靠飞豹或老旧的歼-7电子战机实施防空压制作战,以“软干扰”与“硬杀伤”方式进行电子战对抗。与世界强国比较起来,虽然在某些领域中,中国的电子战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总体上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差距依然是2-30年。
既然技不如人,在战术方面就不得不动足脑筋。
在电子对抗(反制与反反制)方面,不少人认为中国的电子工业水准低,电子对抗能力可能还不如台湾。但中国电子战能力是独立自主发展的全套系统,它可以针对对手的情况改良与升级,台湾则全部对美采购,一旦发生问题,可能会全军覆没。所以解放军电子对抗能力尚不如美军,未来发展的空间却极大。
解放军所发展的滤除干扰技术,就是增强信号来增加自己锁定敌人的距离,或者压制信号以缩短敌人锁定自己的距离。这是个很有效的方法,但却经常被人忽略。信号增强设备(感应增强器)可增加自己50%的锁定距离与信号解析度,而信号压制(遥控感应弱化器)则可减少敌人35%锁定距离与信号解析度。
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正式研制电子侦察系统,首项产品是KZ-800电子侦察机,并以这个型号对外出口。
KZ-800是一种采用电脑控制的全自动化电子侦察系统,可以自动搜索、截获、测量分析、显示和记录截获的信号,此外还可以辨别雷达类型、性能、工作情况、定位。
但由于缺乏大型运输平台,只能选择轰-6和图-154等比较落后的载机。本世纪开始使用新一代运-8飞机,但性能比美国RC-135差了一截;新一代RC-135的工作高度、滞空时间、使用范围等都远高于我军运输机。
同时,解放军也开始研发电子支援侦察系统,这些系统已经配备于于空警-200与空警-2000型预警机(运-8改装),相当于于美军的EP-3、RC-135电子侦察飞机,但数量较少,且无法深入敌方进行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