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较好近岸海域问题突出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顾瑞珍 高嘉晗)国家海洋局25日发布《2011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较好,近岸海域问题突出。
据介绍,各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共完成了全海域约8000个站位的监测工作,获得各类海洋环境监测数据240余万个。2011年我国的海洋环境总体状况维持在较好水平。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洋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海域使用要求。
但我国的近岸海域环境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陆源排污压力巨大,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局部区域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灾害严重,海洋溢油等突发性事件的环境风险加剧。
公报显示,我国部分近岸海域环境污染依然十分严重,海水水质为劣四类的近岸海域面积约为4.4万平方公里,高于“十一五”期间3.2万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严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于大中型河口、海湾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海域。主要超标物质仍然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导致近岸局部海域富营养化,全国约2.2万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水体呈重度富营养化状态。
我国海洋赤潮灾害有所减轻溢油等海洋突发事件风险加剧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顾瑞珍 高嘉晗)根据国家海洋局25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海洋赤潮灾害有所减轻,溢油等海洋突发事件风险加剧。
2011年6月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对渤海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损害。事故发生半年后,蓬莱19—3油田周边及渤海中部海域水质、沉积物质量呈现一定程度改善,但溢油事故造成的影响仍然存在。
除蓬莱19-3油田以外,本年度监测的其他海洋油气区环境质量状况均基本符合海洋油气区的环境保护要求,未发现海洋油气开发活动对周边海域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同时,据日本“3·11”福岛核泄漏事故的海洋环境放射性应急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海洋生物的放射性水平未见异常,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尚未对我国管辖海域造成影响。
此外,2011年我国的海洋赤潮灾害也有所减轻,全海域共发现赤潮55次,累计面积6076平方公里,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为近5年来最低,赤潮多发区仍主要集中于东海海域。绿潮仍主要集中在黄海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