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0日,西安将完成201处地灾隐患点的搬迁避让,消除对2148户8438人的地灾威胁。
昨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了《西安市“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规划到2015年,建成满足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需要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西安市位于渭河断陷盆地中南部,地质条件复杂,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566处,直接威胁着5898户、2447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规划制定的防治目标是,到2015年末,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下降35%,威胁人口下降50%。
规划将全市灾害点分为重点防治区、重点防范交通干线、重点防范学校、古建筑、旅游景点、部队营房和重点防范的矿山,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其中重点防治区包括黄土台塬的高陡斜坡,如神禾塬西南边缘斜坡地带的王曲、郭杜、韦曲等;马腾空附近的13处灾害点;灞河-浐河一带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57个隐患点。重点防范的交通干线有西康铁路小峪到石砭峪段,西汉高速、包茂高速、陕沪高速、108国道等隐患点。重点防范的学校有长安一中、东韦小学、户县的纸坊小学、蓝田县蓝关镇文刘坡村学校等。古建筑有华清池、华严寺、甘霖寺、金峰寺,景点有蓝田猿人遗址、常宁宫等。重点防范的矿山有周至县的马鞍桥金矿等。(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