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程文锋)如今,走进洛南县农村,一个个独具浓郁陕南地方特色的移民集中安置点、一座座整齐漂亮的搬迁安置房已成为新时期农村建设一道靓丽的风景。搬迁群众齐声称赞陕南移民政策好,让他们改变了贫穷恶劣生产生活环境,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家。
为了将省市陕南避灾避险移民这一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洛南县坚持上楼安置创亮点,抢抓机遇求突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科学决策,大胆实践,超前规划,狠抓落实。及时成立陕南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配备工作人员,实现全县移民搬迁工作组织机构、人员、办公场所、经费四到位,促进移民搬迁有序开展;专门成立工作督战队、五杆部门服务队,定期督查、督战、服务移民搬迁项目,促进集中点建设;实行县级领导包抓、部门协抓重点工程等办法,强力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引领带动全局工作扎实开展;还根据省市相关政策制定相关税费优惠政策,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从体制、机制、制度上净化、优化项目建设外围环境,助推移民搬迁项目顺利实施,实现了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开门红。全县2011年计划搬迁安置3000户12000人,实际完成3000户12086人,分别占计划的100%、100.7%。其中: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43个,集中搬迁安置2372户9401人,集中安置率79%,分散安置628户2685人。目前3000套搬迁安置房全部达到搬迁入住条件,搬迁户都已喜迁新居。
为了加快陕南移民搬迁这一惠民工程,洛南在选择安置点时充分结合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积极借鉴外地移民建镇先进经验,按照一定要上规模、一定要进镇上楼、一定要高质量上水平的移民搬迁安置指导思想,坚持以城镇安置为主、以多层安置为主、以集中安置为主的安置原则,提出用城镇化理念和要求规划移民点、安置楼,用现代家庭居住要求设计安置房,全力加快移民进镇上楼集中安置,确定21名县级领导和20个县级部门具体包抓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全县以石门、永丰、景村、古城、灵口等13个集市镇为重点,规划300户以上集中上楼安置点21个,可安置移民1.5万户6万余人。2012年启动实施集中安置点43个3947户,其中上楼安置点17个,搬迁安置2250户。目前集中点建设工地塔吊林立、机声轰鸣、人潮涌动,施工单位的工人师傅们正在加班加点,全力抢抓工期,建设场面热火朝天。石门镇刘家村集中安置点今年计划建集中安置楼11栋,可安置移民400户,项目于今年5月份已开工,现在5栋楼安置楼已经封顶,另外3栋安置楼主体已建到三层。谢湾镇小渠川移民安置小区开工安置楼3栋,可安置移民273户,目前1#、2#、3#楼主体已经封顶。
为了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县上多轮驱动,确保群众搬迁之后的产业发展。以生猪、蚕桑、核桃、烤烟、薯类五大“洛牌”农业产业和药材、蔬菜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制定移民搬迁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发展龙头企业深加工项目,带动搬迁户发展种植养殖业、个体工商业、商贸服务业;在集镇安置上,突出有业安置,探索出了“产业居住二合一”建房模式,倡导“上住下铺、前街后院、生产生活”建房模式,提倡在集市和有商业经营价值的安置区建设经营性用房,较好地满足了搬迁户的需求,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依托抚龙湖、老君山等洛南特色旅游品牌,注重完善硬件设施和外围环境建设,全力做好搬迁群众的农家乐、农村实用技术等劳动技能培训,有效提高移民素质,使搬迁群众增强干事创业意识、致富赚钱门路,加快农业产业化,助推农民转型,确保搬迁户真正实现摆脱贫居奔小康,过上幸福安逸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