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报》刊文指出,新华社罕见特写谈领导家庭,这是新一届领导人倡导透明化作风的开始。官媒过去极少提及领导人的家庭,但新华社这次极为不同,报道了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的相处之道、对女儿的期许。
文章还注意到,李克强人物的报道内容着重在他的工作内容,称他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年轻的副总理,常年坚持阅读英文原着,加之博闻强记,所以从不看稿。报道还提到李克强夫人长期从事教学及学术研究工作。
2012年12月7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23天的习近平首次离京赴外地考察,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第一站选择了深圳。此行一路,他轻车简从,与群众直接接触、亲切交流。习近平此次在广东考察走的路线,20年前邓小平视察南方时走过,颇具深刻寓意。有媒体评论:这是一位带来执政清新风气、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领导人。
首位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
中共最高领导人
59岁的习近平2012年11月15日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首位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中共最高领导人。全中国、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习近平:
——如何领导拥有82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更好为人民服务?
——如何带领13亿中国人民为实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大目标而奋斗?
——如何引领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
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结束后的当天中午,习近平同500多名中外记者见面,他坦陈肩负着沉沉的担子,把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使命概括为三个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
这一郑重承诺表明,习近平将担当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作为自己治国理政的信念与追求。
大力倡导调查研究
抓群众最盼最忧的问题
在成为党的最高领导人之前,习近平长期担任地方党政负责人,到中央工作后又主持中央书记处日常工作,主管党务,深知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他重视加强党内法规建设,指导制定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党内法规文件。
他反复强调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11月17日,他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
他大力倡导把调查研究“贯彻于决策全过程”,强调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抓住不放,主动调研。
2008年起,中央在全党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习近平担任中央领导小组组长。他多次专程到地方和中央部门检查工作,并经常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提出明确意见进行具体指导。历时近两年的活动,使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成为全党全国的共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是中共十八大报告起草组和中共党章修改小组的负责人。这两份具有深远影响的文件提交中共十八大通过后,成为指导中国今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个“官衔”
是大队党支部书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鲜明宣示了他带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