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说话,问什么都说不清楚,但就是不离开这张床。”王震说,14天的治疗期间里,姚四海有家属照看,但一说出院家属就不见了。王震只知道姚四海家住龙潭湖附近。
急诊科将情况通知医院保卫科,保卫科按照病人登记信息找到姚四海家所在的派出所。派出所没办法,跟着医院保卫科又去找居委会,发现姚四海家已拆迁,所属的居委会已不存在。
保卫科又去找属地民政局,希望民政局接走姚四海,但仍是无果。
“一圈寻找下来,我们发现没有人负责,砸在我们手里了。”急诊科医生哭笑不得,“我们保证跟他没有任何医疗纠纷,医院总不能把他抬到门外不管吧。”
2008年至2009年,一名跟姚四海年纪相仿的女子曾在病床前替他打饭,医生询问女子的身份,“人家说不认得姚四海,只是出于好心替他买饭。”
随后,这名女子也不再出现。
“最近一年又来了个老头照顾他。”20日凌晨4点,王震指着姚四海床前的一个老头说。
记者上前询问,老头笑眯眯说,自己是东北人,不认识姚四海,“我是好心经常来照顾他,买饭都是花的我的钱。他是个可怜人,头发都是我给剪的。”
两天的时间里,记者多次询问姚四海家里情况,他嘴里咕哝几下,显得极不耐烦。当问到是否跟医院有纠纷,他想了一会,摇了摇头。
照看姚四海的老头不在时,有病友看着可怜,给他分些饭。姚四海不用筷子,用手抓着吃。
急诊室的医生说,由于床位紧张,医院本想在姚四海旁边加床,患者们反映他臭味太大,没人愿意挨着他。
深夜的急诊大厅内,姚四海躺在病床上睁着眼,看着附近凳子上坐着打点滴的病人。
有病人睡着了,垂落的手臂扯落了输液管,姚四海笑出了声。
急诊室的“旅客们”
“他对各医院急诊科门儿清,这个医院太冷,那个医生态度恶劣。”
医院的急诊科是姚四海的“养老院”,也是李峰和王芳的“旅店”。
东城区一家二甲医院的王飞(化名)记不清李峰是第几回来他所在的急诊科“蹭床”了。
“前几回他说有高血压,看到空床就躺下来。”据王飞所知,六七十岁的李峰无儿无女无老伴,但有单位有房子。后来,李峰卖掉房子,钱也花完了,就开始游走于北京多个医院的急诊科。
“他对各个医院急诊科门儿清,说这个医院太冷,那个医院的医生态度恶劣。”王飞苦笑说。
一周前,李峰又躺在王飞所在急诊科的病床上,“这回说是在银行把腿摔折了,在一家医院治好后给轰出来了,就又到了我们这儿。”
“身上只有15块钱,医生让他去挂号,他说不着急。”王飞说,李峰根本不需要治疗。
医院的保卫科曾找到李峰的街道和单位。
街道说,找了李峰的侄子,人家说过两天去看看,但侄子在法律上没有赡养义务,“街道已经尽了义务”。
单位说,按时给李峰发放退休金,“这事儿跟我们也没关系”。
一到冬天,急诊科是71岁的王芳(化名)的必去之地。
西城一家三甲医院急诊科医生记得,王芳刚被送到急诊是因消化道出血,几天后病情得到控制,只需要护理不需要治疗,已经可以出院。
但家人没有来接,王芳已经在急诊科住了快一个月了。
照顾她的是一名护工,每月2500元的工资,就住在她的病床前。由于王芳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没有什么意识,护工会定时把病床抬高,给她梳洗,擦拭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