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初步鉴定,这些头骨以年轻女性居多,部分头骨有明显的砍斫痕迹,个别还有灼烧迹象。考古人员推测:这些头骨可能用于4300年前城墙修建时的奠基或祭祀活动。
改写中华文明的起源
2012年10月,中国考古学会、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等40余位考古专家,对神木县石峁遗址发掘现场进行了联合考察。
“我看了以后感觉十分震撼!”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先生认为,该遗址的价值不是今天就能完全认识到位的。河套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用玉器来表现文化、黄河腹地二里头文化之外另一个重要遗址,这些都足以体现了遗址的重要性。
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认为,石峁遗址的发现,为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认为,这4000多年前的史前最大城址,门址、石城墙、墩台、“门塾”、内外“瓮城”等重要遗迹体量巨大、结构复杂、构筑技术先进;初步认定石峁城址最早当修建于龙山中期或略晚,兴盛于龙山晚期,夏时期毁弃,属于我国北方地区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
新快报记者对话三位考古学家
“这古城,我们有太多不知道”
●对话人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助理、神木石峁遗址考古队领队孙周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商周研究部前部长张天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
玉器是有意埋进城墙里的
记者:石峁遗址的发现比较久了。为什么选择在2012年启动发掘?
张天恩:2011年对遗址做了一个全面的勘查,发现这个城非常大,400多万平方米,龙山时期最大的城。过去文物普查的时候知道有城,但并没有想到规模有这么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发现后,2012年就动工了。
记者:发掘出的玉器是建城时埋进墙里去的吗?还是后面放进去的?
孙周勇:具体原因目前还不能解释,但可以讲我们观察到的现象。玉器是有意埋藏进去的,在修建过程中。这个很难理解,很可能是跟祭祀礼仪宗教活动有关。
记者:埋那么多人的头骨也跟祭祀有关?
孙周勇:对,应该也跟造城时的祭祀有关。这座城,证实在公元前2000年-2500年的时候,北方有一个很大的集团中心。至于它是谁的,我们还没法说。过去,我们以为北方不是那么发达,是蛮荒之地。但现在,知道那时有类似现在有北京、有西安、有广州这样的格局。
它存在于华夏形成之前
记者:现在知道这座城有几个城门?
孙周勇:内城和外城各有东城门,其他的不好确定。外城的东城门在全城最高处,有防御性的作用,便于了望观察。
记者:在石峁古城存续期间,那块土地属于谁的势力范围?是不是华夏之域?
许宏:没有文字记载,不知道是哪个邦国的。石峁城址应该是一处区域性的中心吧。
孙周勇:它存在于华夏形成之前,也不在后来华夏的区域。张天恩:它属于哪个部族,没有说法,找不到记载——我翻的所有的书上都没有。这个考古应该是中国北方地区文明最重要的发现。
记者:如此宏大的规模,您认为它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是不是一座都城?
孙周勇:“都城”的概念,那时不一定有。我倾向于酋帮,就是部落,大的集团,这个城址是大的势力范围控制的一个中心。
许宏:石峁是当时那一带最大的城址,如有都城,它就应该是。
张天恩:地域性都城,相当于中原地区夏朝的都城。它就是龙山时期最大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