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图为1954年,洛杉矶市民集会要求政府改善空气质量。
强推立法 关掉污染大户 私车进城收拥堵费
伦敦和洛杉矶这些英美国家的大都市,也曾深受空气污染的毒害。这两座昔日的污染城市的经验是多管齐下,科学标准、立法保障、民众监督……一个都不能少。不过,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伦敦和洛杉矶几乎都用了半个世纪的努力才基本实现“云开雾散”。
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既与燃料结构有关,也是人口、交通、工业、建筑高度集聚的结果。对于这样一个综合性的难题,必须结合地形、气象、能源结构、绿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筑布局、交通管理、人口密度等多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考虑,采用综合性的办法加以解决。
伦敦篇
治理空气污染利器:
一.立法提高监测标准,改善空气质量;
二.科学规划公共交通,减少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三.控制汽车尾气、减少污染物排放;
四.科学地建设城市绿化带。
伦敦曾以“雾都”闻名于世。在上世纪50年代,工业革命一百年后的英国伦敦尝到了工业化的恶果。
当年曾经客居伦敦的老舍先生描绘为“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霭,在1952年12月4日,变成了震惊世界的杀手: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浓雾整整有五天不散。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大雾之后几个月,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是20世纪全球最严重的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出台世界首部
空气污染防治法
痛定思痛的英国人为摘掉“雾都”的帽子,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努力治理空气污染。如今的伦敦,虽然仍被欧盟视为欧洲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但伦敦的雾霾天逐年降低,蓝天白云也越来越常见,伦敦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雾都了。
能大幅缓解令很多国家头疼的空气污染,英国动用的利器有四招:一是立法提高监测标准,改善空气质量;二是科学规划公共交通,减少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三是控制汽车尾气、减少污染物排放;四是科学地建设城市绿化带。
1956年,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出炉。依法治理污染已成为英国政府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政府发布的各种相应的法律、通告,为成功控制大气污染奠定了基础。
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
法律还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污染没有真正远离
针对目前的汽车排污问题,伦敦市政府提出的目标是:短期内削减污染最严重的机动车的排放;提高新型、清洁机动车和技术的使用率;提高清洁燃料的使用率;长期内,提高交通“零排放”模式的使用率(氢气燃料电池和电动车)。
近年来,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汽车尾气排放的措施,如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在车辆年检中,严格检测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的排放是否达标;在市中心设立污染检测点,警察可拦截有过多排污迹象的车,对其进行测试,并有权对未通过测试的车主实施罚款。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和控制汽车尾气排放,2003年2月,伦敦市政府在一片质疑和反对声中,开始对周一至周五早7点至晚6点半进入市中心约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机动车,每天征收5英镑的“交通拥堵费”,由此获得的收入完全用于改善伦敦公交系统。此后收费区域不断扩大,收费标准也提高到目前的8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