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西市的一个美食街里,会经常发现一位老人戴着一顶白色球帽、穿着一身运动装、拎着一个简易袋,在捡其他顾客剩下的饭菜,有时自己吃,有时分给流浪者。老人名叫昝井荣,今年88岁,他称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困难,这样做只是为了避免浪费。
微博转发数百条
网友愿意帮助老人
2月18日早上9时,一则“抗日老兵靠捡路人剩下的食物充饥”的微博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两个小时的转发量就达到数百条,多数网友在感慨这位老人境遇的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自身行动切实帮助到这位老人。
有网友称:“看到这个消息很心疼,父辈们节俭惯了,我奶奶在世的时候也经常在街上捡东西,希望大家都尽量减少浪费。”也有网友称老人的境遇实在可怜,但是这样做不太卫生。阳光报记者接到热线后随即赶往老人的所在地了解情况。
参加过抗日战争
学过英语到过世园会
昨日中午12时多,记者在大唐西市一小吃城内见到了这位老人,老人名叫昝井荣,88岁,山西临沂人。老人说5岁时被送到孤儿院,13岁时参加了抗日战争,在部队待了一年多后跟家人来到西安,此后一直在西安生活。来到西安后,老人白天在铜材厂做学徒,晚上则在夜校学习。
记者随后来到老人目前的所住地——灞桥区席王村一处10平方米左右的民房内,据老人介绍,他老伴20多年前就去世了,唯一的儿子很早就入赘到儿媳家中。原单位分的30多平方米的住房孙子一家住着,自己现在一个人租住在这里,每月租金150元。老人说:“儿子让我跟他一起生活,但我不想去,一个人更自在。但是年龄大了,房子也不好租,今后还是得跟儿子一起生活。”
聊天中记者得知,老人在大唐西市捡拾垃圾已有近一年时间,每天早晨—老人先买份报纸,然后再乘坐公交车来到大唐西市。为什么选择离家这么远的大唐西市,老人说,这边建设的好,所以就愿意来这里多看看。
前年世园会时,老人还曾去那里捡过剩饭,为了能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了解西安,他还特意学习了英语。世园会结束后老人才来到了大唐西市。
大唐西市小吃城内一位姓闵的清洁工告诉记者,她去年10月就在这里见到过这位老人。
“不论刮风下雨,他每天中午都来,自己吃过饭后,再把别人吃剩下的饭打包。有的人看这位老人可怜,还会给他买饭。我收拾桌子的时候,他还帮我递碗,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天天来这里捡剩饭,但这位老人给我的印象还是蛮好的。”
老兵称生活无困难
捡剩菜只为减少浪费
说起捡剩菜这件事,老人习以为常,他告诉记者:“我这一辈子看不惯浪费,我也不需要什么救助,我一个月的退休金有2100元,加上高龄补助和企业补助,足够我用了,你说我这么大的年龄还缺啥?在这边捡这些饭菜,纯粹是为了减少浪费,现在的浪费多严重啊!”
顿了顿,老人说道:“我现在老了,不能再为社会做贡献了,但是人有一分光就应该发挥一分光的作用。我现在包里每天都装着报纸,天天读报。现在号召反对铺张浪费,我以实际行动来支持,而且还能把东西再分给流浪的人,这样其实挺好的。”
老人在最后还不忘嘱咐记者:“你们替我谢谢大家,我现在老了,落叶归根嘛,过段时间就回老家了,不用担心我。”(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