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月4日),榆林市古城文物管理所所长张飞荣介绍,2006年,榆林卫城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林城墙历史悠久,其历史文化价值非常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墙没有任何单位保护,一些无住处、经济条件差的居民,开始在城墙里打洞穴居,一时兴起了打洞穴居的高潮,直到1982年,这一现象才得以遏制。
据了解,城墙“穴居族”目前主要集中在榆林东城墙,共有248户居民,10家单位。“那时候只要挖洞,窑洞就归个人所有,而且大多数窑洞都有当初办理的土地使用权证明,还有房产证。”
担忧
古城墙千疮百孔修复难
至于如何保护修复东城墙,张飞荣感叹道,这些城墙窑洞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起来非常困难,最关键的还是居民拆迁安置问题,单凭文管所一己之力是很难实现的。榆林东城墙破坏最为严重,一些居民乱修乱建,在城墙上取土,如今的东城墙变成了千疮百孔、残垣断壁,没有了昔日雄伟壮观的气势。穴居在城墙里的人们大多是贫困户,很多窑洞年久失修,都成了危房,他们也想搬出去住,可一时半会很难解决。
“虽然榆林城墙受破坏严重,仍具有特殊价值和历史地位。”张飞荣说,要想修复榆林卫城,还需政府部门的长远规划,出台相关保护政策。同时也呼吁居住在城墙窑洞里的居民,有自觉保护古城墙的意识,毕竟这座伤痕满身的古老城墙,象征着榆林曾经那个难以忘怀的时代。(西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