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安胡赛的妹妹家,一家人正围坐炕桌旁吃晚饭。妹夫家的亲戚们都来串门,一大家子好不热闹。妹夫名叫伊兹密尔,爷爷陈世安的全名成了他家的姓。安胡赛称呼伊兹密尔“门儿”,听上去还是陕西味儿。院子很大,房间也很多,住着门儿一家四代,很多房间都有炕,炕的一边放着中式炕柜,上面码着高高的一摞被子。儿子们的房里已是新式的床,但门儿说,虽然他也习惯睡床,但屋子里有炕心里踏实。在另一间屋里,门儿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茶点,主人端上一碗热乎乎的“酸面片”。吃着地道的陕西美味,看着炕上的花被被,我们真有时空错乱忘记身在国外的感觉。安胡赛和门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东干人代表团2011年去西安参加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事儿。他们说,那天西安市安排了一个仪式,从西城门叩门进城,西安人不说欢迎你们“来”,而说欢迎你们“回来”!好多人都哭了。50来岁的安胡赛,是东干人的第四代。他说,相隔100多年了,家乡人没拿我们当外人呐!小时候,经常看到爷爷、爸爸跪向东方默念心愿,说家乡在那边。但因为种种原因,回故乡只能是一个藏在心底的梦。现在,我们终于替他们圆了回乡的梦!
哈萨克斯坦独立20多年来,中哈关系越来越好,安胡赛第一次去中国,就被故乡的发展震惊了。当时哈萨克斯坦的集体农庄解散了,很多人不知该干什么。1996年,安胡赛从中国请来农业技术专家,村民集资办起了一个陕西农庄股份公司,种大棚蔬菜,建苹果园、办砖厂和面粉厂等乡镇企业,开辟了新渠乡集体致富的新路子。随着边贸的发展,中国的轻工产品很受欢迎,东干人语言和传统文化的优势显露出来,不少年轻人都做起了生意,大学毕业生到中资企业就业的也多起来。安胡赛说,最近5年,2万人的新渠乡里盖新房的不下2000户,开价值7万、10万美元好车的人也不少。现在,陕西农庄公司又承担起村里的扶贫任务。陕西村有发财的,没有挨饿的,也没有赌博、酗酒的,所以,夜不闭户没有问题。营盘村比新渠乡发展慢一点,但乡长苏·古尔巴说,村里最低工资5年里翻了一番,现在正准备从中国引进滴灌技术,扩大水浇地面积,再搞些农产品加工,村民的收入就更好了。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安胡赛说,他这辈子最大的幸事是重新踏上了故乡的土地,那里是东干人经济发展的活水,传统文化的源头。现在东干人协会努力在做的一件事,是每年送十几名学生去西安上大学、学汉语。(人民日报 2013.3.31日 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