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首次提出的“十九年无忧教育”,从承担贫困家庭大学生学费做起,经估算每年增加投入300万元(不含已实施的扶贫专项教育资助金)。不设人数上限,以贫困标准核定,并随着县财政的不断增长,逐步扩大范围,做到应免尽免、应享尽享。
从“十五年”到“十九年”,从“免费”到“无忧”,这项具有延续性的教育保障方案,除首次将高等教育学费纳入县财政承担范围,还从义务教育阶段营养计划、十九年教育补助及资助金、助学贷款等方面,做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规划。
这份受教育者的全程保障“明细单”,体现了保障方案的无缝式对接。在高等教育范畴中,首先,国家“润雨计划”项目,为入学新生提供一次性资助,标准为省内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500元,省外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1000元。
其次,县政府对贫困家庭学生学费全部给予资助,为大学全程的学费买单。还有,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每个借款人每年申请的最高额度不超过6000元,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住宿费、生活费等困难。
无忧教育,由能否公平到能否持久
今年9月起,高陵县将首次全额资助大学生学费,成为全国首个全额承担大学生学费的县级政府。“能否保证公平,如何保证持久”,这一点成为许多人的疑问。高陵县县长范九利表示,县政府每年将会拿出专项资金,按照公平、公正、公开、规范的操作流程推进实施此项工作,确保高陵每名贫困大学生都能顺利实现大学梦想。
制定一套严谨的实施细则,是保障公平的第一道防火墙。高陵县教育局局长周兴顺介绍,按照无忧教育《实施方案》,大学生学费采取“先交费后报销”的方式,逐年申报、逐年审核,逐年报销。在每年7月20日至8月底,入学新生及所有年级在校大学生,均可填写申请审批表。
随后,按照高中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计划、大学生生源地贷款等的资助标准,经组、村、乡、县4级进行资格审核。进入9月,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大学生,必须持有升入院校报到注册的相关手续,由原毕业学校初审,县资助中心复核,县教育局会同民政、农林部门(扶贫办)共同核定。
最终,经过县资助中心入户调查、现场拍照存档,在全部名单张榜公示之后,政府按学年把学费发放给学生。高陵一中政教处主任王双劳认为,对教育资助进行弹性化的动态管控,也是无忧教育一大特色。
比如某个农村家庭,今年养了几头猪卖得不错,经济状况不算贫困,但假如明年一旦有了疫情,可能一家人的日常开支都成了问题。哪一年符合条件,就享受资助政策,如果经济状况好转了,就把资金拿去资助新的贫困家庭。
周兴顺说:“因灾致贫,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等,由于采取逐年申报审核的措施,让每一个应当资助的学生都‘及时得到保障’,也让每一笔教育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不过,任何一项好的惠民政策,若在执行中发生了偏差,惠民也会引来民怨。所以在执行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实施细则,也是一项新政的工作重点。周兴顺表示,如何让家长们的信息对称,如何对经费严格监管,如何查处和纠正违规行为,这些都将作出更细致的制度安排。
同样,一项长久可持续的惠民政策,也需要持续有力的资金支持。近年来,高陵县保持着平均每年25%的财政收入增速。自今年起,高陵县将把新增财力全部用于民生工程。十九年无忧教育工程,也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这就是保证无忧教育得以持久的坚实后盾。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我们提出了要创建民生示范县。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是幸福高陵的一把重要标尺;培育最有力的人才资源,也是高陵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加快十九年无忧教育的保障力度,人人接受无忧的教育,人人享受公平的机遇,就会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陵县委书记李毅如此阐释这一政策的意义。(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