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国保单位数量以235处位居全国第四,落后于山西、河南、河北。“我们文物那么多,为什么不是第一?”“陕西还是文物大省吗?”坊间的疑问既是担忧,也是对文物最大的关切。
陕西还是文物大省吗?
从半坡的遗址到始皇的陵墓,从汉长安城的遗址到延安的红色革命印迹。无论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还是中华民族制度文明的演绎,或者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陕西从来都是演绎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历史最华丽的舞台。
“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陕西文化遗产具有完整性、丰富性和至高性的典型特征。”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说。
近日,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43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至此,陕西国保单位数量共计235处。
虽然数量不少,但是陕西国宝单位数量还是落后于山西、河南、河北,位居第四。“我们文物那么多,为什么不是第一?”“陕西还是文物大省吗?”坊间纷纷质疑。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数字和数字背后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共计18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对“国保”的定义指的是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
如今距首批国保公布已有50个年头,这五十年里,陕西“国保”数量始终在第一梯队。
1961年,第一批,陕西20处居全国第二(河北21处居第一);
1982年,第二批,陕西总量24处居全国第一;
1988年,第三批,陕西总量37处居全国第一;
1996年,第四批,陕西总量55处居全国第一;
2001年,第五批,陕西总量89处居全国第三;
2006年,第六批,陕西总量140处居全国第四;
2013年,第七批,陕西总量235处居全国第四。
作为中华文明三四千年的核心区域,周秦汉唐的历史风华在这里留下不灭的印迹。兵马俑、大明宫这些文化遗产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地域的限制,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标识。
尽管在第一梯队,可是第四的排名总没有第一听起来让人提神,为什么我们没有邻近省份的山西、河南多呢?
翻开第七批国保单位目录,我们可以看到,陕西新增的95处国保单位中,古遗址35处,古墓葬17处,古建筑35处,石窟寺及石刻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处,合并项目1处。
山西新增国保单位181处,其中古遗址16处、古墓葬7处、古建筑144处、石窟寺及石刻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9处、其他1处。
不难看出,陕西新增的国保单位主要以古遗址、古墓葬为主,而山西则主要以古建筑为主。山西新入选的国保单位中古建筑占到了144处,在山西省现有的452处国保单位中,古建筑就有367处,所占比重高达81.2%。而陕西新入选的古遗址、古墓葬数量52处,在陕西省现有的235处国保单位中,古遗址、古墓葬为115处,占总数量的48.9%。
众所周知,国保单位评定的核心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必须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二是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古墓葬和古遗址的价值往往需要考古挖掘才能得到证实,而在我国现在的法律基本不提倡主动发掘,主要以抢救性发掘为主。这样陕西很多遗址由于价值内涵不清而与国保单位失之交臂。”陕西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周魁英说。“例如榆林神木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是一处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的超大型史前石城遗址,其价值和规模都震动了考古学界。石峁遗产在成功发掘后,才于今年进入国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