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18日16时,延安市全市13个县区、156个乡镇、社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到58.14万人,延川、宝塔、安塞、延长、志丹、子长、吴起、宜川8个县区灾情最为严重。因山体滑坡、房屋倒塌,致使26人死亡,121受伤,共发生山体滑坡5799处,房窑倒塌10669间,其中,民房10428间,涉及4323户,严重损坏18450间,其中民房17955间,涉及8008户。农作物受灾47.9万亩。
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还损坏干线道路路面51.9公里、路基47.5公里、桥涵44座、县乡公路路面182.7公里、路基319.8公里、桥涵309座,农村道路路面478.4公里、路基554.2公里、桥涵551座。造成210国道延安至延川段、富县至甘泉段,206省道延安至安塞段,205省道延安至延长段道路一度中断。延安蟠龙段铁路路基滑塌,造成20余趟旅客列车临时停靠14到17小时,大批旅客被困。延安飞往各地的航班也一度被迫取消。
暴雨还造成延安全市有1683跟电杆倒杆,253处断线,1100余座变压器损坏、导致11万多用户供电中断。供水管网受损19.6公里,泵站受损27个,延川、延长、吴起、志丹、甘泉等5个县城供水管网受损,延川县城连续4天停水。13处天然气管线断裂,部分地区通讯中断,城市许多地方出现内涝。
7月12日志丹县杏河镇牛寨村长庆采油一厂输油管线破裂原油外泄,导致延安城区供水水源王瑶水库水质污染,7月14日志丹县吴堡中心社区双庙村长庆采油一厂单井管线破裂,泄漏原油2立方米,7月12日和15日,延长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安永线余家坪至永坪段先后两次断裂,发生原油泄漏,造成永坪河河流污染。
暴雨、泥石流造成受损淤地坝251处、水库16座、渠道3046米、灌溉输水管道1270米,12公里河堤垮塌。延安新闻纪念馆、新华社编辑部旧址、解放军编辑部旧址、陕北公学旧址等近百处革命旧址不同程度受损。
二、消防队苦口婆心劝老人转移 安置点课桌变床铺 出入严格需登记
陕西省延安市遭受持续强降雨袭击。这次降雨是自2002年以来,延安出现的范围最大、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强降雨过程。降雨诱发的山体滑坡造成了27人遇难,公路、铁路运输也受到严重影响。如何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成为最重要也是最棘手的工作。
7月12日早上8点钟,延安市发布了撤离危险区域群众的紧急通知。加强对病险库坝、危窑危房、易滑坡地段、低洼易涝地段等重点部位安全隐患排查,对在隐患区域居住的群众,特别是姚江居住在有隐患的土窑、石窑中的群众一律搬出,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对隐患排查和群众撤离工作实行包片、包村、包户、包人的办法,迅速全部撤离危险区域群众。
延安市水务局副局长马建民告诉记者,这次强降雨百年不遇,而群众已经对那里的生活产生了感情。在撤离过程中,宝塔区、兰家坪一带的老人都不愿意撤离。
7月17日,延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宝塔区清凉山的两位老人被困家中,但由于行动不便,一直不愿意撤离。
采访当天,市消防中队特勤中队队长刘权全对记者说,政府预计当晚会有大暴雨,甚至发生泥石流灾害,导致老人无法安全撤离,故要求他们在当晚之前把老人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一位担架上的老人已经94岁高龄,为了保证老人的安全,安置点的工作人工劝说家属把老人送往医院。
经过劝说,家属终于同意把老人送往医院安置,随后,老人被救护车送到了附近的医院。
刘队长告诉记者,许多群众认为房屋不会发生围窑倒塌。但是根据他们对地质情况的勘察,认为房屋有倒塌的可能性,所以立即对群众进行了转移。据他们了解,有些房屋在群众撤离后就立刻倒塌了,而有些则是在群众撤离后的第二天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