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是个可怕的字眼,它可以让一个幸福的家庭瞬间崩塌,“一人残疾,全家贫困”的例子比比皆是。据陕西省残联统计,全省贫困人口中近10%是残疾人,年收入多数都低于1500元。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生活可能意味着房子、汽车、美食、旅游,等等等等,但是对于残疾人,生活的选择不会太多,有的人可能就是——活着。
“顶梁柱”残了“幸福感”没了
这是西安市红专南路社区一个三代同堂的五口之家,本应全家共享天伦,可惜,残疾这个恶魔,击倒了家里两根顶梁柱,让原本幸福的家瞬间崩塌。75岁的王大爷,因车祸高位截瘫已经42年了。儿子王健宏今年44岁,2002年患重症多形性红斑病后,后遗症导致双目失明。王大爷的老伴儿回忆说:“老爷子1958年大学毕业,1971年已是科级干部了,处级任命就快下来了,却在出差的时候遇车祸残疾了。我儿子眼睛没坏之前,在国企是高级钳工。如果不是家里两根顶梁柱都残疾了,我们家肯定会过得很幸福。”
儿媳妇丁水彬是陕西省有名的道德模范,今年还是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她说:“最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10年前,我爱人生病住院做了十二次手术,婆婆也连续做了两次手术,又要照顾瘫痪的公公,我一天三头跑,那才是最艰难的日子。现在,全家的日子都是靠公公婆婆的退休金,如果老两口都不在了,靠我们俩那一千多块钱的工资,还要供儿子上学,根本不够,但是我不害怕,一旦真到那一步,我不管卖菜、卖水果、卖早点还是干其他什么,都会把这个家撑起来。”
高位截瘫她艰难地活着
今年54岁的张希平,住在西安市尚俭路坤中巷。1997年,病痛侵袭了她的脊椎,造成高位截瘫,胸口以下都没有任何知觉。16年来,她一个人“蜗居”在四五个平米的小房子里,艰难地活着。原本,她的生活不是如此。
残疾,让张希平“夫离子散”。1997年离婚后,她搬出前夫单位分的福利房,回到自己仅有几平米的小屋里独居着。对于像她这样高位截瘫,无法独立生活,甚至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常人根本无法想象她是怎么“活着”的。
在张希平的小屋,记者看到坚强的她,半倚半靠着,坐在椅子上。地上是做饭的电磁炉、案板、水壶,她伸伸手就能够到。脚下几个已经霉变腐烂的苹果,是她年迈的以捡拾破烂为生的母亲,从垃圾堆捡回来“送”给她吃的。
以前在集体单位有15年工龄,所以,她现在每个月有1000元左右退休工资,但这点钱,根本不够她开销。“如果只是吃饭,我一个人肯定够,但体质弱,经常生病,要打针吃药,钱就不够花,经常欠诊所的钱。”她指了指堆在床上一角的尿布说:“我每天都离不开尿布,可是我根本用不起尿不湿,我一个人又没办法洗尿布,难啊。”
离开时,张希平让记者帮忙,把她“扶上”床。她的话让记者心酸:“谢谢你!我经常爬不上去都会摔下来,半天缓不过来劲儿……”
未来五年二级以上残疾人单独纳入低保
8月初,省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未来五年,我省将力争把22.8万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单独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此外,我省还考虑将“住房难”的残疾人纳入基本住房保障范围,将精神病人长期服药纳入医保范围,扩大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健全残疾人基本医疗和保险制度等等。
此外,陕西省还力争每年新建30个康复中心、30个托养中心、30个省级就业基地和20个省级扶贫基地,并逐步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标准。根据规划,全省每个县区都至少要建成一个规范化的托养中心,提供3.5万名残疾人的托养服务,使托养率提高到90%以上。对所有的残疾人来说,未来有保障,就是最大的希望。(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