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咸阳的小雷,今年考上了西安的一所中学,上高一的他只能在校外租房子住。小雷一个月的生活费有1100元,除了房租、吃饭,基本上每个月就不剩多少了。爱打篮球的小雷,用攒了几个月的零用钱买了一双名牌球鞋。
同为中学生的王轩就显得更节俭了,今年9月刚刚步入高中的他,开始了住校生活。因为家距离县城的中学约20里路,他每周末回家一次,父母给他100元,其中大部分都用在吃饭上了。每周给饭卡充值80元,余下的20元自由支配。“高中课程紧,作业多,说实话我都没有时间买零食。”王轩说。班上大多数男生都会在课外活动之后喝瓶饮料,他却习惯了喝凉白开。 “零用钱少点儿也没啥!反倒使我懂得珍惜每一分钱,花钱更有节制和统筹意识!”王轩说道。
怎么用?
家长的指导非常重要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中小学生零花钱普遍不算少,毕竟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有一部分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没有规划更缺乏指导。有的中小学生手里的零花钱比较多,就会去买一些稀罕的玩具带到学校,久而久之易形成虚荣、攀比的风气,这也是学校和老师所担忧的。
在是否给孩子零花钱这一问题上,家长就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小学三年级的刘亚迪同学的妈妈就不主张给孩子零用钱,认为这会引发诸多弊端,一来助长孩子的消费欲、攀比风。二来,孩子还小,购物时容易上当受骗。三来,孩子带钱多是买零食,而学校周边的饮食卫生实在堪忧。第四,孩子身上带钱反而不安全。
小学生朱彦的爸爸则认为:“给孩子零用钱要把握住一定的原则,孩子要钱时,必须要问明原因。该买的,有正当理由,可以给钱,不过最好要见到孩子买来的东西。不该买的就坚决不给,不能要钱就给。”
还在读小学的罗鑫每周差不多可以得到100元的零花钱,当然包括餐费在内。爸爸认为,每个月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可以锻炼孩子的理财能力,从小培养他的经济头脑。另外,孩子学会自己买东西也是成长的需要。
对此,机场小学魏婕老师表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家长总觉得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其实在中小学生上学要不要带钱这个问题上,得视具体情况而定。给不给,给多少,关键在于大人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其实小学生上学带钱基本没什么用,因此,尽可能少给,多了容易养成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段文娟老师也谈了自己的看法:“有些家长为了体现对孩子的爱,误把金钱当成情感表达的工具,这是需要纠正的。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的消费方向,把钱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另外,最重要的是,家长给钱要有度,不能超过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支配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应对此加强主题教育,不能只追求成绩,首先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