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有效拉动了投资和消费需求,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拓展了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更带动运输业、金融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效应极为显著。
通过棚户区改造,实现了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有效整合了旧城区土地资源,提高了城市土地的利用率。据了解,西安通过2008-2012年棚户区改造,扩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仅全市整村拆除的161个城中村中就腾迁了4.36万亩土地,占到同期全市土地腾迁量的24.4%,为西安铁路北客站、新行政中心、地铁等国家及省市重点项目提供用地1.93万亩,提供储备用地8089亩,有力保障了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提供了空间保障。
杨凌:棚改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在杨凌国家高新农业示范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是必然趋势,解决近10万农民进城居住的问题成了摆在杨凌示范区建设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杨凌示范区将棚户区改造与城镇化建设科学结合,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统一规划、逐步实施”的总体要求,建设了失地农民安置小区,率先保障失地农民进城安家落户。
在安置过程中,他们创造性地实行户籍制度、管理体制、经济组织形式和土地性质同步转变的方式,实现了失地农民一次性彻底城市化转移。将棚户区改造与失地农民集中安置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失地农民安置进程,在杨凌示范区已建成的“温馨家园”小区,投资2.6亿元,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安置三个村1300户,3600人;目前在建五个集中安置小区,总投资约22亿元,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安置15个村5851户19893名失地农民。
“现在杨凌区的农民已全部转为城镇居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医疗、住房、教育等公共资源,”杨凌区副区长曹亚歧介绍说。通过棚户区改造,推进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破解了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推动了村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城镇化发展的质量,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要求。(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