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高的家里,记者还看到,为了保障浇灌,他还买了发电机和潜水泵。
河南省南阳市高营庄种粮大户高尚远:够不着使电就是用的这个,烧油的汽油泵。这是使电的潜水泵。
老高说,80多亩地,一年能赚上个4万元左右,所以他自费买了这些水管、电线和各种泵才显得划算。而一般的农户,如果只有两三亩地的话,配备这些电线、水管、和潜水泵,就相当于要花掉两年的收成,因此,很多家庭就不愿配备。
记者:相当于6亩地,一年的收入?
河南省南阳市高营庄种粮大户高尚远:对。
而在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新泉村,记者了解到,国家在当地投入了巨额专项资金建设机井房保证耕地灌溉,那么那里的情况如何呢?
记者:这个机井房的房顶都已经长上了草,从草长的高度以及机井房的新旧程度上来看的话,这个机井房应该是至少修建三四年了。但是像这样的一个机井房把电已经引过来了,这个电线和机井房之间并没有把线接下来。那是否意味着,这个机井房在长达三四年的时间里都一直没有使用呢?
进入机井房后,记者发现这个空荡荡的房间里只有一个井口,没有抽水用的水泵,那么,这个机井是否有水呢?
而在另外一处机井房,记者也看到,这里也是同样一个孤零零的机井,潜水泵等必要的设施根本就看不到。
记者:这个机井房也是没有电机,我们扔一个泥块进去看有没有水。里面还是有水的。
在离开这个机井房的时候,记者注意到,通向机井房的电线杆上已经赫然有一个巨大的鸟窝,搭建鸟窝的树枝已经覆盖了通往机井房的几根电线,一旦下雨,很有可能会引起电线短路,而这似乎也从另外一个方面验证了通向农田的电网长期没有通电。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机井房建了多少年了?
河南省南阳市新泉村村民:有三四年了。
记者:能用吗?
河南省南阳市新泉村村民:能用。
记者:平常有电吗?
河南省南阳市新泉村村民:没有。
记者:平常不通电,怎么用呢?
河南省南阳市新泉村村民:从庄上架过来的电。
记者:从家里买上好几捆线,从家里一直拉到地里面?以前刚修好的时候有电机吗?
河南省南阳市新泉村村民:没有。
记者:修好的时候就没有电机?
河南省南阳市新泉村村民:对,各使各的电机。那哪一家都得买个电机,不买你怎么使。
记者:那线得搭高压线?
河南省南阳市新泉村村民:从家里搭过来谁都得买几百米的线。
记者:这样可不合理。
河南省南阳市新泉村村民:浇一回难死了,可没人管。
老乡们说,这些机井房从建成开始,通向农田的电网,变压器的电源就没有接上过。很多农户如果不自己买电线、水泵,庄稼仍然只能靠天吃饭。
记者:要是一家一户买这个电线、电机得多少钱?
河南省南阳市新泉村村民:电线少了也得1000多元。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你家的呢?
河南省南阳市新泉村村民:光水泵1000多元,带电线就得2000多元。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都得2000多元。那你不是成本高了?
河南省南阳市新泉村村民:那有什么办法。
采访中,老乡们对这些晒了几年太阳的电线杆有很大意见。
河南省南阳市新泉村村民:弄些杆子,不知道干啥的,在俺地里栽栽,也不吭气,犁地也犁不成。这是叫老百姓犁地作难,可是它没方便群众,不知道方便谁了。
记者观察了一下,这些耕地距离村庄都有好几百米的距离,也就是说,如果当地农民要浇地的话,至少也要买上好几百米的电线才能给麦子浇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