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陕西省在西安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见(2014-2020年)》中,就目前至2020年陕西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全方位”意见。
那么,到2020年,陕西高校将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可能
1
六成考生能进入大学
到2020年,陕西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达到60%以上,即当年有六成考生可入大学。
据了解,197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1.55%,1998年升至9.76%。1999年开始大学扩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上升,到2012年达到30%。我国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40%,陕西定为60%以上,届时综合实力将保持全国优势地位。
可能
2
普通高校可获对口帮扶
充分发挥市场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启动实施省内高校“对接牵手”计划,由“985工程、211工程”大学、省属高水平大学对其他本科高校开展对口帮扶。加强医学高校建设,扩大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提高临床医学类本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
如果考生没有考入“985”、“211”重点高校,但他所在的普通高校可能通过“对接牵手”得到重点高校的对口帮扶。
可能
3
高校自主设置与调整专业
除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外,高校按审核备案要求可自主设置与调整专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预警、退出及统筹监管机制。支持高校建立学科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学科交叉与融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设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和授权点。具有学士及其以上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自行审核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
可能
4
师生可在省内高校“流动”
建设省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建立高校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共建平台,促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探索建立大学联盟,推进高校之间教师互聘、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可能
5
学生有转专业自主权
积极推进高校学分制改革和试点学院改革,落实高校审批学生转专业自主权,鼓励跨专业修读课程、辅修第二专业或修读第二学位。
同时,探索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渠道。也就是说,在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其学分将会被普通高校认可。
可能
6
教师考核与学生评价挂钩
继续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坚持落实每位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专科生主讲一门课程,并以学生评价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加快调整与完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绩效考核、评优选先等政策,引导教师专注教学改革、潜心教书育人。
届时,大学生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职称评定。
可能
7
通过“综合评价”可入大学
支持省属高水平大学开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支持高校建立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审核”机制和博士研究生中期分流名额补充机制、特殊人才选拔机制等。也就是说,攻读博士研究生可直接申请,通过审核后即可入学。
可能
8
有更多机会去国外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