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榆林市委、市政府对关于加快建设“诚信榆林”、幸福榆林已经做了战略部署并提出了具体目标,加快“诚信榆林”建设,已经成为实现幸福榆林目标的迫切需要。今天,记者将为大家讲述榆林市神木县一位煤老板在沦为“千万负翁”以后,如何坚守诚信,打响自 一句“哎呀,太难了”道出了太多艰辛
王耀刚,榆林市神木县孙家岔人士,曾经是一名教师、诗人,后来又在煤炭行业摸爬滚打了很多年,如今他是神木县一家火锅店以及一家鱼庄的老板。
4月15日上午,记者在神木县麟州街的一家火锅店里,见到了这位曾经负债千万的神木煤老板王耀刚,今年已经 年过半百的他中等个头,一脸憨厚的笑容,非常自然卷曲的头发为这位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增添了几分“洋气”!
“哎呀,太难了!”这是王耀刚坐下后对记者说得第一句话。虽然只是这么简短的一句话,可却倒出了他这些年来为了生意和债务所经受的太多艰辛和心酸。
“前几年,我因为在新疆办煤矿、焦化厂赔了,欠下了很多债。“当时,我也曾想过跑路,甚至还差一点因此走上绝路,但最后,我觉得逃避不是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煎熬后,我最终决定勇敢面对,拼命赚钱还债,2010年的时候,我已经负债近千万了,当时我可能是神木负债最多的人了,不过,现在已经还了一大部分了,剩200万左右了。。”王耀刚对记者说,“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餐馆的生意能更好一点儿,好让我早点把所欠的债务全部还清,不辜负当初给我借钱、投资的人对我的信任。”
教师诗人变身煤老板
王耀刚曾经是神木县马塔乡马塔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也是一位诗人,课余之外,他不是看书就是写诗,他的 诗曾经在不少刊物上以“弯弓”的笔名发表过,而他在省内的文化界也算是小有名气。但后来,因为家里穷,教师的工资又低,而他们还要抚养两个孩子,感觉靠每个月那点微薄的工资收入,家里的生活实在难以有所改善,所以,王耀刚先是让当民办教师的妻子辞了职,开了个小门市以贴补家用。后来,在当了十年的教师后,王耀刚也于1996年离开了学校到了神木某国营电厂上班。
一开始,王耀刚是以保安的身份进入电厂的,后来又被调到了供应科,在电厂供应科的时候,因为业务上的关系,他逐渐熟悉了煤炭以及煤炭行业的运营模式等,再后来他就干脆涉足煤炭行业了,真正迈出了弃文从商的第一步。
2004年2月,煤炭市场已经转暖。王耀刚得知他认识的一个同样姓王的老板要买个小煤矿,便东挪西借入股60万元,没想到,到年底他就分红60万元。这高额的回报使他意识到,涉足煤矿生意可以赚大钱!他决心也和朋友一起筹钱买煤矿。
先后投资失利沦为“千万负翁”
2005年,王耀刚又和几个同乡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合资900多万元买下一个小煤矿,可没多久,煤矿发生事故,被迫赔本卖掉。两年后,不服输的王耀刚又和同乡投资另一座煤矿,但因为股权纠纷,依然分文未赚。为了填补窟窿,王耀刚又筹资600万元买下一个焦化厂,然而事与愿违,由于设备旧、耗能高,被当地政府强行拆除,这次的投资又全部打了水漂。这还不算,由于其中有200万的股份,是他在神木一家典当行以三分的月息为亲戚郭某担保贷来的,而嗜赌如命的郭某在赌博输掉1000多万后跑路,这笔债务就落在王耀刚一个人身上。
这时,王耀刚已背上了900多万元的巨额债务。
曾因被逼债差点走上绝路
在新疆投资煤矿和焦化厂失败后,王耀刚最终还是又回到了神木。在神木住了几天后,他就驾着一辆几年前买的旧奥拓车到了榆林市区,在位于榆溪河边的一个小招待所住了下来,一方面是为了躲债,另外也想静下心来回顾和反思一下过去,并打算一下将来。可没想到有一天,他正在招待所休息时,突然有好几个人闯进房间。原来,他们是帮那个他担保过200万元贷款的典当行来讨债的。一连几天,他吃饭、睡觉、就连上洗手间时都有人跟着。最后,他只好把原来入在神木两个煤矿上仅存的股份低价处理,替跑路的郭某还请了那笔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