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的故事:一件物品的生与死》这本书由同名环保短片的内容扩充而成。这本书及短片的作者是著名环保人士、《时代周刊》誉为“环保英雄”的安妮·雷纳德。她为了拍摄短片和写作此书,跑遍了全球40余个国家,历时25年,走访数百家工厂和垃圾场,调查环境问题和生态可持续问题。安妮·雷纳德现为国际全球化论坛及全球焚化炉替代方案联盟理事,还曾在绿色和平组织等多家环保公益组织任职。
《东西的故事:一件物品的生与死》很容易被看成一本所谓的“反商业”图书。安妮·雷纳德聚焦贸易全球化链条上,资源开采、生产制造、销售配送、消费使用、丢弃处理五个环节,颇为完整的揭示了各环节生产商(开采商、贸易商)在获得经营收入的同时,将真实的大量成本外部化的情况:
——在资源开采环节,为了开采矿藏及取得木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水污染显著加剧,开采过程中还造成很难短期修复及短期治理的污染;
——在生产制造环节,现代化工业生产出海量种类的合成化合物,在给生产制造、运输、消费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掩盖了对水资源的大量占用,一些合成化合物还有较强毒性;生产排污带来了公共健康隐患和环境污染;
——在销售配送环节,“渠道为王”制造出空前恶劣的零售商霸权,从销售终端倒逼削减生产等环节成本,生产商不得不将压力转嫁到劳工头上,商品质量及安全性也受到影响;全球化供应链带来显著的碳排放;
——在消费使用环节,过度消费的消费者将为其更多消耗的能源、纸和矿产资源的环境代价埋单,且过度消费并未带来幸福感的相应提高;为了鼓励消费、尽可能多和冲动的消费,设计师、生产商、零售商、广告商和金融企业无所不用其极;旧品而今很难获得维修途径,只能选择丢弃;
——在丢弃处理环节,工业废料、城市垃圾、拆建废料、含有危险成分的医学废弃物和电子废弃物的“产量”年复一年的递增,填埋处理各类垃圾所需空间不断膨胀,焚烧处理垃圾所产生的二次污染和废渣填埋问题也表现得相当突出……
对以上这些问题的揭露,也常常被说成是“反商业”的,企业家、投资者乃至许多官员拒绝讨论此类问题。还有很多人承认以上问题相当严重,却想不明白以上问题跟自己(产业、企业)有什么直接关系,或者辩称并反问“单靠我一个(企业),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安妮·雷纳德拍摄的短片《东西的故事:一件物品的生与死》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这本书更是将贸易全球化五个环节的污染和社会影响揭示得相当清楚。如果我们的企业家和投资者阅读欧美主流报刊,不难发现,短片及书中涉及的问题,正在成为欧美国家公众的主流议程,安妮·雷纳德选取的分析和批评角度实际上已经成为这些国家公众、学界、媒体甚至政界看待贸易全球化、污染全球化的基本出发点。考虑到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欧盟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举足轻重地位及文化上的软实力,相关的国际政策框架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发生很大调整,严重依赖海外需求、越来越依赖非洲等海外资源开采的中国制造行业要受到很大冲击,关联的大批中国企业、企业家、金融机构不可能置身事外。
安妮·雷纳德在书中指出,美国近些年为了保持经济增长活力,一直鼓励居民消费,并将之与是否爱(美)国联系起来,但这种观点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具备政治正确的可能。近些年,为了扭转经济增长乏力的局面,美国强力复兴制造业,鼓励居民尽可能多的选择本地消费,这已经对中国制造形成冲击。很显然,在可预见的将来,当环保和公平贸易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中国制造接到的美国订单必然将大大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