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从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看西安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文章

从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看西安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文章

2014-09-19 09:03:05

来源:汉丰网

  2014年6月22,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市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那么,申遗过程中西安做出了哪些努力?文化遗产保护,西安还做了什么样不为人知的努力?申遗之后,又将给西安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带来怎样的契机?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非常不易。申遗要做的工作很多,西安是如何开展丝绸之路申遗的?

  全力开展丝路申遗工作,给西安的城市管理者及文物保护实践者提供了一次近距离全面接触世界遗产的机会。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申遗工作,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组织编制各申遗点的保护管理规划;实施各申遗点的环境整治工程、陈列展示工程、基础设施工程、遗产监测和档案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按照国际标准,全面提升西安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水平。

  为了更好地保护展示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西安市政府制定了《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聘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汉长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未央宫片区详细规划》,实施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保护工程、中央官署、少府、椒房殿及汉代道路保护展示工程等地上地下遗迹标示展示61处;搬迁了9个村庄共一万多人,组织实施了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区环境整治,再现了历史上未央宫遗址的宏伟布局,取得了巨大的保护成果,得到了区域内绝大部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使遗址区的百姓融入西安的城市生活。2013年10月28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区免费向社会开放。

  在市委宣传部的牵头组织下,通过传统和新兴新闻媒体宣传、举办专题活动、市区灯杆挂旗、人行天桥悬挂宣传标语、公交、地铁、出租、LED屏滚动播放申遗宣传片和宣传口号,编制并在文物景区、地铁、出租车上发放宣传册页,举办全市文化遗产百题知识竞答活动等多种宣传形式,在全市形成了共同参与、共促申遗的良好舆论氛围。

  西安市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是如何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

  根据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西安地区登记在册的文物点达3246处,其中遗址类文物点有900多处。西安作为世界文明古都,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多年来,市委、市政府着力构建"大文物"保护格局,强化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先后组织编制完成了唐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姜寨遗址、秦阿房宫遗址及杜陵等大遗址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为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为城市经济建设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西安市结合古城保护的特点,制定《西安市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保护管理条例》、《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秦始皇陵保护条例》、《西安市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西安城墙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地方法规,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文物。2013年,市政府公布实施五个申遗点保护管理办法等五个政府规章,强化了丝绸之路标志性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结合区域大遗址的不同现状,西安市在大遗址保护实践中还总结出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与当地城乡建设相结合、与当地环境改善相结合的"四个结合"的理念,通过科学设计、积极探索,实施了汉长安城、大明宫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大遗址保护展示项目。

  此次西安申遗成功了五个遗产点,那么西安针对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工程有哪些?

  西安地区文化遗产丰富,从国家到地方对于西安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一直都十分重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安市对城墙进行全面修缮,保持了明城(老城区)的严谨格局。秦始皇兵马俑、半坡遗址、碑林、城墙、大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兴庆宫等重要文物区域实施保护并陆续建设成为旅游景区,成为宣传展示西安古都特色的重要窗口。对于西安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传统民居采取积极保护措施,在旧城区划定三片传统历史街区(北院门、书院门、三学街)予以整体保护。在老城区实施了钟鼓楼广场,西大街改造等一系列与古城保护相关的项目,凸显城市特色,使古城风貌保护与现代化建设有机融合。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