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两名村官的富村之路:留住美丽才能记住“乡愁”

两名村官的富村之路:留住美丽才能记住“乡愁”

2015-03-09 14:3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两名村官的富村之路:留住美丽才能记住“乡愁”

  中新社记者 郭晓莹

  “乡愁不仅是对故乡之美的浓浓思念,更是对故乡变化的失落和期待。”两会期间,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店子坪村村支书王光国、襄阳市保康县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分别向记者讲述了山区农村的富村强村之路,他们认为,只有留住家乡的美丽,才能记住“乡愁”。

  湖北荆山山区山大人稀,自然条件恶劣,曾经是贫困和落后的代名词。尧治河村地处荆山山脉高寒地区,海拔1700米,在20世纪90年代,当地百姓还过着“吃供应粮,穿烂衣裳,点煤油灯,住破草房”的生活。

  1988年开始,孙开林带领村民劈山炸石,凿出全村第一条通向外面世界的大路,而后走出了一条开发矿产、建设水电站、发展旅游业的致富路。2014年,全村生产总值达到20多亿元人民币,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万元。

  “农村的美,美在富裕,美在生态,美在自然,美在文明。”孙开林说,尧治河人保护生态,留住农村的生态之美;兴办教育,留住乡亲的质朴之美。现在尧治河村不仅是经济强村,还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全国文明村”。

  “我们全村有600人,外出打工的很少,劳动力还远远不够用。”孙开林说,家乡富起来、美起来以后,村民都愿意留下来建设家乡,农村空心化问题迎刃而解。

  “山区农村的发展,首先要解决两条路的问题,一条是通往山外的道路,一条是我们的发展思路。”与尧治河村一样,地处武陵山腹地的店子坪村曾经也是交通闭塞的穷乡僻壤,王光国带领村民用了7年时间,硬是在绝壁之上凿出了一条“致富路”,被誉为“愚公支书”。

  距离第一条路开工修建已整整10年,如今,店子坪村实现了水了泥路到户,狝猴桃、土豆、土鸡蛋等“山货”销往山外,村民收入大幅增长。

  王光国说,与其他地方相比,店子坪村除了山还是山,农田稀少,没有矿产资源,发展相对缓慢,他常常鼓励村民:“现在导致我们贫穷的因素,以后就是富裕的资本,因为只有我们才能生产出富硒的、无公害的农产品。”

  “留住美丽,留住历史,留住根脉,就留住了‘乡愁’。”王光国说,为改善百姓生活生产条件,同时实现古老土家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接,店子坪村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民居改造工程,如今,店子坪村土家吊脚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美不胜收。(完)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