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科学家领衔海洋领域评述文章在《自然》杂志首次刊登

中国科学家领衔海洋领域评述文章在《自然》杂志首次刊登

2015-06-18 09:5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青岛6月18日电 (胡耀杰)6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研究员领衔17位国内外海洋学家和气候学家合作撰写的“太平洋西边界流及其气候效应”评述文章在《自然》杂志正式发表。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表有关太平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的评述性文章,也是中国在该杂志发表的首篇海洋领域综述文章。

  应《自然》杂志邀请,胡敦欣院士、吴立新院士、蔡文炬教授等科学家经过18个月的努力,完成了这篇长达五千字的权威性文章。该文章系统阐述了有关太平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的已有发现和成果,提出了新的假设,指明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该文章系统总结了近期有关太平洋西边界流与气候相互关系研究方面获得的一系列重要科学成果。研究表明,西边界流的强弱变化对气候变化(厄尔尼诺/拉尼娜)有重要影响,特别是,近60年来南、北赤道流分叉的南移对整个太平洋气候的影响巨大,引发黑潮加强的同时,向北的热量输送也在加强,对我国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另外,随着全球变暖,太平洋西边界流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印度尼西亚贯穿流-ITF,进而影响全球热盐环流传输带-GTHC和全球气候变化;太平洋西边界流影响暖池的热含量变化,进而影响东亚季风和澳洲季风,暖池热含量的变化可用于南海季风和我国洪涝、干旱的预测。

  在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胡敦欣院士等第一次系统分析了太平洋西边界流北赤道流、北赤道逆流、棉兰老海流、新几内亚流等各分支流在厄尔尼诺/拉尼娜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特别提出西边界流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会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变化。同时,文章最后还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并呼吁进一步加强观测、过程研究和数值模拟,联合组织观测-模拟大型合作计划以解决尚存的科学问题。(完)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