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记者手记:灾后第一日:京津救灾“双城记”

记者手记:灾后第一日:京津救灾“双城记”

2015-08-14 01:03: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天津8月14日电 题:灾后第一日:京津救灾“双城记”

  中新社记者 石岩

  “是去爆炸现场采访的?”13日中午,中新社记者刚刚走出滨海高铁站坐上出租车,操着天津本地口音的司机便热情地招呼着。

  从和司机的聊天中记者了解到,从昨晚起,大批外地(特别是北京)的媒体记者便赶赴此地。只因12日23时30分许那场发生在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截至13日18时,该起事故已造成50人死亡。

  这不由得让记者想起早上出发去北京南站赶火车的场景:由于不少在京工作的天津人闻讯急着赶回天津,南站特意开放了多个快速进站口以方便旅客。

  “我们出租车司机们也尽了一份力。”出租车司机的话语打断了记者的思绪。他告诉自己,在事故发生后,绝大多数出租车师傅都赶往现场,免费运送伤员,他本人“从12点一直干到4、5点”,接连运送了好几位伤员到医院治疗。

  而此次事故中凸显出来的远不止出租车司机,在每个医院和临时安置点记者看到,都有身着各色制服的“帮忙的人”忙碌的身影,从志愿者到武警,从各种爱心企业员工到城管……他们分工明确,配合得有条不紊,为救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个社会真的还是好人多。”在泰达二小安置点,受了轻伤的建筑工人黄伟对记者感慨道。他的这句话旋即得到了身边多位工友的附和。人们七嘴八舌地告诉记者,安置点里“想得周道”、“啥都有,啥都不需要我们操心”、“志愿者服务也好,真把咱们当自己人了”……

  而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也发现了很多“自己人”——来自北京各路媒体人。这些熟悉的面孔,四散在各个医院及安置点,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尽力帮忙。在泰达医院,记者看到,一位来自北京的同行在一位伤者家属落泪时,默默为其递上纸巾,并低声安慰着后者。在一处安置点,几位北京来的记者饿着肚子,坚持等到受灾群众全部领到饭后,才小心翼翼去拿一份饭来果腹……

  “也许我们的报道真的帮不上忙,但起码能做到不添乱吧。”一位来自北京的媒体同行这样说道。采访中,这位记者不时提醒着同行们除非必要,不要去打扰伤者或逝者家属。

  而对于那些伤者或逝者,或许人们能够做的,除了祈祷,还有帮助他们的家属更快、更好地走出阴影,重整旗鼓。(完)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