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军史专家:国共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奠定抗战胜利基础

军史专家:国共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奠定抗战胜利基础

2015-08-29 13:2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8月29日电 (马德林)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解放军历史研究室副主任张从田29日在北京表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奠定了中国持久抗战并赢得最后胜利的基础。

  当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有关情况。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以灭亡中国为目标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展开全国抗战。

  张从田认为,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担负正面战场的正规作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担负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形成相互配合、相互策应的两个战场。这种特殊的战争形态,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军事上的成功体现。它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显著特点。

  “两个战场的形成,关键在于敌后战场的开辟。”张从田说,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担负着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起着主战场的作用。但随着战争的推延和日军侵华策略的变化,国民党当权者消极避战的趋势日益明显,正面战场的作用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发生了1944年的豫湘桂大溃败,引起国内外舆论谴责。敌后战场则逐渐上升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并成为对日反攻的战略基地,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资料显示,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在八年抗战期间共对日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歼灭日军52.7万余人,也付出伤亡61万余人的重大代价。张从田表示,由于敌后战场对日军构成了致命威胁,因此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逐渐把主要军事力量转向敌后战场。据介绍,1941年3月到1942年12月,日军在华北地区连续五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扫荡中一次使用兵力在千人以上至万人的就达132次,万人以上至七万人的有27次。

  “在日军的残酷扫荡形势下,人民军队等抗日武装并没有屈服。”张从田说,“敌后战场仍然继续长期屹立在敌人的占领区,最终形成对日军的战略反攻的局面,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完)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