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南京大学试水“导师+小组”模式 诺奖得主成首批导师

南京大学试水“导师+小组”模式 诺奖得主成首批导师

2015-09-08 16:24: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京9月8日电 (盛捷 齐琦)“这个形式在国外来说也是很少见的,它打破了专业限制的壁垒,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专业与专业间的融合”,8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组织了“本科生驻院研修项目”师生见面会,当选首批“导师+小组”模式导师之一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如是感慨。

  说到自己将怎么教授这些学生,勒克莱齐奥表示,前两个月在南京时他会常和学生见面,离开南京后会通过邮件等形式和学生交流,“首先跟他们谈文学制定些计划来探讨人文主义问题,我非常想提一下中国古代名人墨子,他既是军事家又是发明家。其实我去年就遇到一个对文学非常感兴趣的男生,他是学天文的。”

  据了解,该项目推行“导师+小组”的模式,每名导师指导不超过5名学生的学习小组,在高研院提供的专属研讨空间内,开展定期交流、讨论等活动。

  “大学培养人才各个学校都在强调专业化,专业化有好处也有弊端,专业化后学生基本上就在一个院系活动,这个模式的初衷,就是要让学生跃出这个非常专业化的圈子进入更广大的知识领域,这个非常必要”,高研院院长周宪坦言,如今人才的要求已经不是需要单纯的专业化水平,这个计划就是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专业化之外的知识。

  周宪还强调,此次的这个模式让学生远离了功利,学生是没有学分的,纯粹靠兴趣。即便如此,学生都非常的积极。此次也是先试运行,以后会让我们60名驻院都参加该项目。

  据悉,南大此次是先将首批12位导师放在网上,由学生自己来选,然后再由老师从中抽出自己中意的,或符合其要求的学生,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完)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