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创新中国整装进发:科技改变中国 创新驱动未来

创新中国整装进发:科技改变中国 创新驱动未来

2016-05-29 22:48:23

来源:新华网

  “创新驱不动”,科技成果转化是“瓶颈”。转变观念让创新人才“名利双收”,让科技创富不再是神话。

  去年8月底,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完成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大修”,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路。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根据新政策,50%的转化收益归团队、个人,20%作为团队研究经费。2015年共有15项新药研发成果成功转让,合同金额8亿元,达到前5年转化总额。

  所长蒋华良说:“激发科研队伍创新热情,就是要让成果转化收益和科研人员利益紧密捆绑。”

  国家出台政策,对在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要从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总额中拿出不低于50%的比例给予奖励,且上不封顶。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改革稳步推进,“对症”科研经费管理“九龙治水”“多头申报”“资源碎片化”“科研人员疲于跑项目”等痛点“下药”。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优化科研经费配置、完善科技计划管理、改进院士制度、下放科技成果处置权……制度藩篱的渐次拆除,进一步调动起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科技创新,既要‘顶天’,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又要‘立地’,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科院副院长谭铁牛说。

  ——新动力积蓄新势能。

  大学生、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创业者,被称为创新创业的“新四军”。

  从“科学的春天”到“创新的春天”,从北京中关村到武汉光谷,从四川成都到上海张江,创新创业成为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精神。

  “这是中国创业者的黄金年代。”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说。

  11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46家国家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和增长极,与498家众创空间、60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共同形成接续有序的创业服务链条和良好的“创新生态”。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5中国创业心态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者中有兴趣创业的人达到54.5%,35.5%的人未来3年有创业可能。

  创新创造和市场规则相融合,正集聚起“创时代”的澎湃动力。

  ——新自信成就新梦想。

  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拥有超越和腾飞的无限可能。全球化的今天,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拥有了市场的主动权。

  中国究竟凭什么夺得物联网标准制定权?

  “中国是兼容并蓄的国际标准制定者,反对者没有提出比中国的基于‘共性平台+应用子集’更好的标准化架构。”物联网专家、感知集团总裁刘海涛自信地说。

  “如果把单一的传感器连成网络体系,像团队一样分工协调地干事,一定比单打独斗厉害!”1998年,一个思想的“小火花”让刘海涛兴奋不已:随着芯片、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等技术的日益成熟,一个全新的集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于一体的物联网系统将是信息技术的下一个发展方向。

  火花、火种、点火系……

  刘海涛将物联网思维应用于指挥交通、环境健康评估、食品安全全程监控等领域。中国科技精英正在用“互联网+”“物联网×”改造传统产业、激发中国经济活力。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