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青年科学家韩昌佩:为风云气象卫星装“慧眼”

2018-12-03 13:47: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12月3日电 题:青年科学家韩昌佩:为风云气象卫星装“慧眼”

  作者 郑莹莹

  在距离地球35800公里外的太空,有一台金灿灿的仪器,正“凝望”着地球上的人们。

  这便是中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上的“超级慧眼”——世界上首台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

  这台划时代的仪器,由中国科学家领先于美国科学家研发出,韩昌佩是这台“超级慧眼”的副主任设计师。

  韩昌佩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年近40岁的他,在研制风云卫星仪器这条路上已走了18年。

  2000年,韩昌佩从大学的校门迈出时,他还是一个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静止轨道卫星载荷课题组慧眼识才,将他收入麾下。

  初入课题组的三四年,还是“风云二号时代”,那时候韩昌佩参与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重要载荷——多通道扫描辐射计的研制,主要给这台仪器做测试。

  回想起初入课题组的时光,韩昌佩说,自己很幸运,能够跟随知名空间红外遥感技术专家陈桂林院士等一批科学家学习,那时候的自己很像海绵,求知欲很强,每天泡在实验室,完善仪器领域的知识,边工作边攻读了研究生学位。

  等到2008年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开始立项时,韩昌佩已成长为团队的主力队员。当时的他已提前博士毕业,肩上的重任之一就是研制“超级慧眼”——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

  这台仪器,美国科研人员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究,但是2006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财政部宣布,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局限,决定放弃这项研究。中国在2000年左右开始启动这项研究,2006年做出了原理样机。2007年,经过一场集中讨论,中国气象人决定还是咬紧牙去攻克这个难关。

韩昌佩在实验室 郑莹莹 摄 韩昌佩在实验室 郑莹莹 摄

  韩昌佩是这台仪器的主力之一,主要负责张罗整台仪器的设计、测试、生产。一般的仪器有初样、正样两个阶段,韩昌佩说,这台仪器太难了,又增加了一个准初样阶段。

  从2008年到2016年的8年间,他和团队围绕这台仪器做了三个阶段的机型,“那时候基本上每天晚上工作到十一点多,经常看着月亮回家,早上八点就去上班了。”

  “还挺乐在其中的,当你喜欢一件事的时候,真的就不觉得苦,比如打球很累,但不觉得苦;另外还能学习和接触到很多好玩的事情,比较有意思。”他说。

  2016年,经过“八年抗战”,作为世界上首台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这台划时代的仪器终于上天。

  回想起那一刻,韩昌佩说,人生中有很多画面定格在脑子里,那是其中一幕。2016年12月11日“风云四号”发射的那个凌晨,他在测控大厅里忙着发指令,发完后才发觉手上出了很多汗,“那时候其实很紧张。”

  而今,“风云四号”的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已开始发挥作用,忙着给大气做大范围、高频次的垂直探测,比如给台风做“立体扫描”,为中国天气系统的观测预报开启一种新模式。

  韩昌佩也开始转入“风云四号”02星的研制中去了,除了继续研制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他还担任多通道扫描辐射计的主任设计师。他说,“这些年,科研节奏感觉越来越快,‘风云四号’的时候,10多年做了01星,而02星技术指标进一步提升,3年就需要做出来。”

  与仪器打了这么多年交道,韩昌佩有他的心得。他说,仪器就是载体,承载你的喜怒哀乐。调试仪器、解决困难之后,他时常会有所感、有所想,并将所得和日常生活工作结合起来。

  在他看来,人生就是一个反馈系统,输出要达到输入目标,中间需要非常好的算法和执行,“所有的人和事都是这样,需要去反馈、去执行,让各个部件很好地结合,这是我学这么多年控制、深入骨子里的事情。”

  至于未来,他说,打算沿着“风云路”一直走,“关注新型仪器的应用和研究,团结项目组,做出更好的仪器。”(完)

  • 相关阅读
  • 中加科研人员合作制备纳米“竹子” 借太阳光造清洁能源

      中新社合肥12月3日电 (记者 吴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日消息,该校俞书宏教授团队与多伦多大学萨金特团队合作制备人造纳米“竹子”,充分利用太阳能,并将其有效转化为氢能源,效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资料图...

    时间:12-03
  • 孙春兰与姆特特瓦共同主持中南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伍岳)国务院副总理、中南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方主席孙春兰3日在北京和南非艺术与文化部部长、机制南方主席姆特特瓦共同主持中南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   孙春兰说,中南...

    时间:12-03
  • 广西40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800余万

      (辉煌六十年 壮美新广西)广西40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800余万   中新网南宁12月3日电 (钟建珊)“广西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100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267万人,全区贫困发生率由70%下降至5.7%。”广西壮族自...

    时间:12-03
  • 习近平G20峰会讲话缘何赢得海外各界积极评价

      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30日出席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题为《登高望远,牢牢把握世界经济正确方向》的重要讲话,海外各界给予积极评价。许多海外人士表示,习近...

    时间:12-03
  • 快收藏!动漫宣传片《漫游新广西》发布!还有火爆表情包

      1958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从此开启了八桂大地繁荣发展的新纪元。   60年来,   在党中央亲切关怀   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   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壮乡儿女   共同团结奋斗、...

    时间:12-03
  • “红通人员”黄少跃回国投案 曾任珠海邮政局副局长

      中新网12月3日电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12月3日,外逃7年的职务犯罪嫌疑人黄少跃主动回国投案,这是国家监委等联合发布《关于敦促职务犯罪案件境外在逃人员投案自首的公告》后,广东追回的第9个境外在...

    时间:12-03
  • “金色名片”永不褪色:写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六周年之际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题:“金色名片”永不褪色——写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六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   600余字,六周年。很少有如此短小精悍的规定,能如此深刻地改变中国。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

    时间:12-03
  • 民建十一届二中全会在北京闭幕

      中新社北京12月3日电 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2日在北京闭幕。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出席闭幕会并讲话。 资料图:12月1日,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时间:12-03
  • 北京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揭牌 将构建融合创新体系

      中新网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市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今天在石景山区正式揭牌,将按照“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思路,构建人才、技术、资本、政策相融合的创新体系,努力把基地建设成为全国博士后人才研...

    时间:12-03
  • 甘肃多地最高气温跌破冰点 河西走廊连迎降雪降温考验

      中新网兰州12月3日电 (记者 冯志军)记者3日从甘肃省气象部门获悉,12月1日至3日,东西绵延约1600公里的甘肃自西向东出现大风沙尘降温雨雪天气,致大部地区“一夜入冬”,多地最高气温跌破0℃。4日至5日,新一...

    时间:12-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