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科学家何建华:参与上海光源建设改变了我的研究生涯

2018-12-04 11:44: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12月4日电 (记者 许婧)走近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科创上海的头号地标——被形象地比喻为“鹦鹉螺”的上海光源颇为引人注目。今年11月,上海光源二期工程首条光束线站出光,引出更多洞察微观世界的科学之光。

  从1996年开始参与上海光源前期立项、预制研究、工程建造、运行开放到今天的持续发展,何建华见证了中国科技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

  从2009年开放以来,上海光源主要技术指标处于同类运行装置的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高效稳定运行,服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研究机构、医院和企业等近500家单位的2万多名用户。上海光源每年供光运行约5500小时,装置运行处于同类装置的国际先进水平。大规模、高强度的用户实验,极大地支持了中国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支撑中国科学家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成果。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在这个外周长800米左右的“螺壳”里,从早到晚忙碌着一大群科研人员分不开。上海光源二期总工程师、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生命科学研究部主任何建华就是其中一员。

何建华在工作。 供图 摄 何建华在工作。 供图 摄

  在何建华看来,上海光源的建设与发展历程,是中国在科技领域改革开放、向国际前沿进军的一个缩影。没有改革开放,当然也不会有上海光源这样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上海光源建设的“元老”,何建华感慨,深刻改变自己研究生涯的事情就是参与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建设。

  “改革开放40年,正好是我们这一代人完完全全经历了、贯穿着自己从成长到成年的整个过程。”出生于1964年的何建华说,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几十年来国家的快速发展、经济与科技实力的大幅度增长、民众生活的极大改善都得益于改革开放。“我个人的生活与工作发展也都极大地得益于改革开放,有幸随着国家和社会的改革开放大潮,得以在科技领域向世界前列进军,为国家、为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在项目酝酿之初,国内在这方面的基础很薄弱,何建华所在的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所)更是没有什么直接基础,大部分人包括他本人都是从其它研究领域转到同步辐射这个新领域,但大家满怀激情,通过学习、借鉴、钻研、创新发展,历经十几年,终于走到了国际前列,最终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上海光源装置。

  谈及如何与上海光源“结缘”,还要追溯到1995年上海原子核所在争取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项目的国家立项时。当时,何建华正在意大利访问进修、参与合作研究,得知此信息,便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我感到,这是一个既可以支撑开展众多学科前沿研究、又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平台装置,相比于纯粹基础性的实验核物理学科研究,具有更加广泛的用途,也是国家科技发展更迫切的需求。因此,在原计划的两年期合作研究完成后,我谢绝了项目负责人希望我留在意大利继续研究的建议,于1996年4月回到了国内,参与到上海光源装置的科学目标与应用方面的立项前期工作中”。

  2004年12月25日,上海光源夯下了开工的第一桩。此时,何建华担任上海光源工程实验分总体负责人,负责上海光源首批7条光束线站的建设,包括技术方案把关、技术问题协调、组织调试测试等,并直接负责设计、建造了上海光源首批线站中的生物大分子晶体学光束线站。2009年5月,上海光源首批7条光束线站向用户开放,其建设速度在国际上是最快的。

  截至2018年7月底,上海光源共接待用户39257人次,22146人(包括高校、研究所、医院和公司共计494家单位,2429个课题组),执行课题10180个。来自全国各学科领域的用户,便捷、及时地利用上海光源开展高水平研究工作,显著地增强了科研竞争能力,已发表论文4200多篇,在各专业领域内具有高影响力的其中SCI-1区论文约1200篇,其中在《科学》《自然》《细胞》三种国际顶级刊物发表论文88篇,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上海光源还全力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关键科技问题的解决,支撑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大仪器研制以及军工和航天等项目的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何建华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工程中,每天都工作十小时以上,上海光源已经成为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现在上海光源二期工程已经全面铺开,担任二期总工程师的他负责总体技术方案。按照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上海光源二期)计划的6年工期,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将于2022年12月竣工完成,并争做质量一流、速度国际领先的先进光源。

图为何建华。 供图 摄 图为何建华。 供图 摄

  虽然这样的使命压力巨大,但何建华和全体工程技术人员都有信心,使二期项目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民众造福。

  为上海光源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汗水的何建华也收获了不少荣誉:他先后获得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上海市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集体奖)的重大贡献者之一(由上海应用物理所颁发重大贡献奖证书)……

  与此同时,受同在研究所工作、充满工作热情的致公党员影响和感染,何建华加入了致公党。凭着一份真诚和认真,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成为致公党基层组织负责人,还担任了上海市政协委员,多了一份参政议政的责任。还是凭着这份真诚和认真,何建华如今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在统一战线的平台上尽自己的一份力。

  “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科技工作者,如今更多的是思考如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做出重大科技成果”,何建华希望未来中国能实现民族复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统一、强盛,社会和谐发展、民众生活幸福。一想到此,他便十分快慰。(完)

  • 相关阅读
  • 葡萄牙各界热议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

      描绘中葡合作更加美好的明天——葡萄牙各界热议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   新华社里斯本12月4日电(记者章亚东 王子辰)在对葡萄牙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葡萄牙《新闻日报》发表题为《跨越时空...

    时间:12-04
  • 中方称乐见巴基斯坦与美国关系不断改善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电 (宋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乐见巴基斯坦与美国关系不断改善,支持两国就阿富汗问题加强沟通与合作。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3日,巴...

    时间:12-04
  • 习近平抵达里斯本 开始对葡萄牙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新华社里斯本12月4日电(记者章亚东 李建敏)当地时间12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里斯本,开始对葡萄牙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当习近平乘坐的专机进入葡萄牙领空时,2架葡萄牙空军战机升空护航。当地时间上...

    时间:12-04
  • 习近平抵达里斯本 开始对葡萄牙进行国事访问

      新华社快讯: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地时间4日上午抵达里斯本,开始对葡萄牙进行国事访问。...

    时间:12-04
  • 中国气象局:今年冬季预计会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中新网12月4日电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陈峪今日表示,预计今年冬季的时候会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资料图: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而干裂的土地。   中国气象局今日召开12月新闻发布会,发布2018年重...

    时间:12-04
  •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单行本出版

      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单行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本书收录了《条例》全文和中组部负责人就制定印发《条例》答记者问等重要内容...

    时间:12-04
  • 2018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在厦门举行 汪洋出席并发表演讲

      新华社厦门12月4日电 2018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4日在福建厦门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并发表演讲。   汪洋指出,两岸企业家峰会是两岸重要的民间交流合作平台。今年恰逢大陆改革开放...

    时间:12-04
  •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诵家书祭亲人

      中新社南京12月4日电 题: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诵家书祭亲人   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   4日清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阮定东、李金城分别从口袋里掏出一封家书读起来。...

    时间:12-04
  • 用于罕见病治疗的艾美赛珠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

      中新网12月4日电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消息,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艾美赛珠单抗注射液进口注册申请,用于治疗存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A型血友病患者。 资料图:市民在医院等候领取药品。中新社...

    时间:12-04
  • 破解执行难 最高法与中国人保财险签战略合作备忘录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4日电 4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在北京表示,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与中国人保财险公司开展合作,通过“保全+救助”“网拍+救助”等工作机制,给执行工作“上保险”,利用保...

    时间:12-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