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新闻背景:中国嫦娥工程大事记

2018-12-08 09:59: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西昌12月8日电 将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8日凌晨成功发射,至此,以“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命名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已成功实施5次发射任务。

据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介绍,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据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介绍,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提供的嫦娥工程发展大事记如下:

  1991年,中国航天专家提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1999年,原国防科工委组织有关部门系统论证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

  2000年,中国科学院通过对探月科学目标的评审,并据此科学目标开始研制有效载荷。

  2002年起,原国防科工委组织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研究月球探测工程的技术方案。经过两年多努力,落实探月工程技术方案,建立全国大协作工程体系,并提出立足中国现有能力的绕月探测工程方案。

  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命名为嫦娥工程。

  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将“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列入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

  中国嫦娥工程分三期实施,俗称“绕”“落”“回”探月工程“三步走”:

  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2007年10月,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在轨有效探测16个月,2009年3月成功受控撞月,实现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进入月球轨道并获得全月图。

图为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图为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探月工程二期的任务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2010年10月嫦娥二号成功发射,作为先导星,嫦娥二号为二期工作进行多项技术验证,并开展多项拓展试验。其中,2012年12月,嫦娥二号卫星在距地球约700万公里远的深空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并获取小行星高清晰图像。

图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实时测控“嫦娥二号”飞越探测小行星任务。孙自法 摄 图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实时测控“嫦娥二号”飞越探测小行星任务。孙自法 摄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并实现落月开展月面巡视勘察,获得大量工程和科学数据。嫦娥三号着陆器还创造出迄今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人造航天器的纪录。

2016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次跃居世界首位。五年来,中国已突破掌握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航天员中期驻留等载人航天领域重大技术。随着空间实验室阶段的飞行任务目标全面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资料图为嫦娥三号着陆器及月面彩色图像。(国防科工局供图)中新社记者 钟欣 摄 资料图为嫦娥三号着陆器及月面彩色图像。(国防科工局供图)中新社记者 钟欣 摄

  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务是实现无人采样返回。2014年10月,中国实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验证返回器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地球相关关键技术。11月,飞行器服务舱与返回器分离,返回器顺利着陆预定区域,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随后服务舱继续开展拓展试验,先后完成远地点54万公里、近地点600公里大椭圆轨道拓展试验以及环绕地月L2点探测、返回月球轨道进行嫦娥五号任务相关试验。

  2018年5月,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成功发射,顺利进入月球至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转移轨道,6月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使命轨道,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轨道的卫星。(完)

  • 相关阅读
  • 中国中东部地区气温持续偏低 黄淮南部将有较强降雪

      中新网12月9日电 中央气象台网站9日发布的天气公报显示,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持续偏低,黄淮南部将有较强降雪。   江浙沪皖等地出现明显雨雪天气   今晨,气温0℃线位于浙江北部、安徽南部至湖北北部一带...

    时间:12-09
  • 都市青年的社交孤独:网络替代线下 远离原有社交圈

      都市青年的社交孤独   晚上7点下班后,坐了一个半小时的地铁,又走了20分钟的路,在北京一家外贸合资公司工作的陈晓睿,终于在9点前到达约定地点和闺蜜见面,半年多没见的两人只聊了一个小时就各自又钻进地...

    时间:12-09
  • 热点关注:母婴店为何成“育儿谣言”重灾区?

      【热点关注】母婴店为何成“育儿谣言”重灾区?   11月7日15时,2岁孩子的妈妈梁琪刚从一个母婴店逛完,本来抱着娃去买奶粉,结果被推销买下了大包小包的鱼肝油、乳酸钙还有儿童酱油。走出店铺后感觉自己被...

    时间:12-09
  • 寒潮蓝色预警继续发布:中东部地区气温仍持续偏低

      中新网12月9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台12月9日06时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9日至12日,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仍持续偏低。过程期间最低气温0℃线将位于江南北部至贵州中部一带,...

    时间:12-09
  • 陈竺出席第二次六国议长会议

      陈竺出席第二次六国议长会议  新华社德黑兰12月8日电(记者马骁 穆东)第二次六国议长会议7日至8日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会议围绕打击恐怖主义和加强区域互联互通两大主题展开讨论,通过了《德黑兰宣言》。全国...

    时间:12-09
  • 评论:自媒体不能是绝对自由自以为是的媒体

      我们要营造什么样的网络生态   今日社评   本报特约评论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治网之路,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治网呼应民意,治网没有...

    时间:12-09
  • 评论:娃妈考取教师证提醒给家长减负

      娃妈考取教师证提醒给家长减负  正常的教育不应该是家长考取教师资格证才能免于焦虑,才能完成辅导孩子做作业的任务。所以,在为孩子减负的同时,也要厘清家校责任,给家长减减负  □ 李一陵  有的家长辅导...

    时间:12-09
  • 人民日报: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三农杂谈)  粮食丰收了,不是可以喘口气、歇歇脚的理由,粮食生产永远在路上,粮食安全永远在路上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从全国秋粮实打实收情况看,秋粮已经全面获得收获,...

    时间:12-09
  • 嫦娥四号,为何要去月球背面

      嫦娥四号,为何要去月球背面(深阅读)  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的目标是月球背面。后续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之后,嫦娥四号探测器将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

    时间:12-09
  • 人民日报:中国公民合法、正当权益不容侵犯

      中国公民合法、正当权益不容侵犯(钟声)  加拿大方面只有纠正错误,立即停止侵犯中国公民合法、正当权益,给中国人民一个应有的交代,才能避免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加拿大方面,做出了一件足以令国际社会...

    时间:12-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