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新疆克拉玛依:从戈壁油城走向匠心之城

2018-12-10 11:06:0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9日电 题:新疆克拉玛依:从戈壁油城走向匠心之城

  新华社记者顾煜、阿曼

  1955年,随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诞生,戈壁油田“克拉玛依”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为“黑油”。如今,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戈壁油城,在一代代拥有“工匠精神”的克拉玛依人的打造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克拉玛依正成为“一带一路”上一颗闪亮的明珠。

  因油而生 石油匠人打造世界油城

  在克拉玛依市行政南广场,矗立着一座58米高的城市雕塑“克拉玛依之歌”,整个雕像以凤凰为基本形象,象征着老中青三代石油人艰苦奋斗的辉煌历程。在这座一多半常住人口都是油田职工的城市里,几代石油人艰苦创业,不懈努力,在用双手履行着“我为祖国献石油”庄严承诺的同时,也用无私奉献谱写着克拉玛依日新月异的发展篇章。

  从第一代劳模卡依霞·可可思汗、禹秀珍、齐月梅,到谭文波、陈其亮、肉孜麦麦提·巴克等近年来涌现出的先进职工典型,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一直生生不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克拉玛依油田结出累累硕果。1979年,克拉玛依发起“百口泉油田开发大会战”,建成我国第一个年产量百万吨的油田。2002年,建成我国西部第一个年产量千万吨原油的大油田。当前,克拉玛依油田油气当量已连续16年稳产1000万吨/年以上,智能油田建设也为油气生产注入了新动力。

  从1995年启动“数字油田”建设,到2008年率先在全国建成“数字油田”,信息化建设在克拉玛依就从未停歇。2008年克拉玛依油田逐渐向全面感知、自动操控、趋势预测、优化决策的智能油田转化。

  60多年来,克拉玛依相继开发了30个油气田,建成国内最大的储气库,累计生产原油超过3亿吨,石油石化产业奠定了克拉玛依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今的克拉玛依油田,不仅具备强大的油气勘探、开发、炼化能力,而且具备了强大的、面向世界的油气技术服务能力,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个明珠城市已渐成雏形。

  久久为功 荒漠戈壁变为宜居城市

  “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这是60年前克拉玛依市的真实写照。克拉玛依市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这里气候恶劣,极度干旱缺水,植被稀疏。但在一代代克拉玛依“匠人”的努力下,如今的克拉玛依,茫茫戈壁变成绿树成荫,渺无人烟变成宜居城市,创造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齐头并进、互为促进的绿色发展奇迹。

  被称为克拉玛依种树“第一人”的王延明老人,从1985年起就开始在这荒漠戈壁种树,今年88岁的他见证着克拉玛依是如何由戈壁荒漠逐渐变为宜居城市的。

  “那时候,种活一棵树比养一个孩子还难。”回忆起刚开始种树的经历,王延明不禁感慨。而如今,在无数克拉玛依人的努力下,原来的不毛之地早已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曾经缺水的石油城实现了临水而居。

  今天的克拉玛依,全市绿化覆盖率达43.23%,人均绿地面积达11.63平方米,基本形成了“一条河、一片湿地、四片森林、六个湖泊”的生态系统。昔日风沙肆虐、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戈壁荒漠逐渐蜕变为天蓝水清地绿的宜居之城,成为真正的“沙漠美人”。

  与此同时,克拉玛依人的生活品质也不断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继续推进、医疗条件持续改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养老服务更加完善。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

  精益求精 匠心之城转身多元发展

  为破解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因油而兴、油竭而亡”的“资源诅咒”,早在2010年克拉玛依便提出“打造世界石油城”,着力建设油气生产、炼油化工、技术服务、机械制造、石油储备、工程教育“六大基地”。

  近年来,克拉玛依从“地下”走向“云端”,信息产业也成为克拉玛依转型创新的突破口。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自2013年开园后,已聚集了华为云服务数据中心、中石油新疆区域数据中心、中国移动集团新疆数据中心等国家重点项目和信息产业重要企业。

  如今,克拉玛依正逐渐形成以石油石化经济为主导、多元经济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根据规划,今后的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将与传统石油石化工业一起,共同构成城市经济支柱体系。

  而搭上“一带一路”快车的克拉玛依市如今不但离海很近,离世界也更近。不久前,将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海鲜运至克拉玛依的当地企业新疆宇飞国际渔业有限公司成功落户瓜达尔港自贸区,成为瓜达尔港自贸区内中国新疆首个落户渔业企业,以及首家由巴基斯坦证监会颁发营业执照的中资企业。

  此外,克拉玛依积极发展金融、信息、文创等新兴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17年,克拉玛依市地区生产总值722.4亿元,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2695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名列前茅,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均在20%以上。

  • 相关阅读
  • “应博会”广州开幕 超200家海内外企业和机构参展

      中新网广州12月10日电 (索有为 卢育辛)高仿真迎宾服务机器人、智能饮品店、无人机展……10日,以“开放创新,汇智全球”为主题的2018中国国际应用科技交易博览会(下称“应博会”)在广州开幕,来自海内外参展商...

    时间:12-10
  • 两岸四地学者热议保护新媒体著作权

      中新网广州12月10日电 (方伟彬) 以“两岸四地著作权法修订”“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及“前沿科技著作权问题研究”为探讨主题的第十届两岸四地著作权法制发展研讨会10日在广州举办。   研讨会期间,专家学者...

    时间:12-10
  • 外交部:希望有关国家不要再为中国企业正常运营设置人为障碍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侯晓晨)针对有欧盟人士称因“强制后门”对华为等中国企业感到担忧,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0日表示,基于“猜测”对企业正常经营设置障碍的做法是非常荒谬的,希望有关国家能够为中国企业...

    时间:12-10
  • 青年科学家周虎:研究蛋白质组学 助力精准医疗

      中新网上海12月10日电 题:青年科学家周虎:研究蛋白质组学 助力精准医疗   作者 郑莹莹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质谱技术服务部负责人周虎,原是个计算机爱好者,却在“机缘巧合”下做了生...

    时间:12-10
  • 习近平同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举行会谈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白洁)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在人民大会堂同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加深互信,合作共赢,推动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继续深入发展,让中德合作取得更多有利于两...

    时间:12-10
  • 追踪2018年多起破坏生态事件:生态修复全面开启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题:2018年新华社曝光多起破坏生态事件,记者年底追访发现……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洞庭湖现3万亩“私家湖泊”、海南非法采砂猖獗、丽江高尔夫球场侵占湿地、粤东母亲河污...

    时间:12-10
  • 北京利用大数据精准“吹哨” 聚焦民生需求

      (新时代新篇章新作为)北京利用大数据精准“吹哨” 聚焦民生需求   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 杜燕)2018年,北京市全面启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解决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北京市多个...

    时间:12-10
  • 世界跨度最大铁路拱桥云南合龙

      中新社昆明12月10日电 (缪超)记者10日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当天随着最后两片重20吨的钢杆件精准对接到位,大(理)瑞(丽)铁路全长1024米的怒江四线特大桥实现钢桁拱合龙,该桥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

    时间:12-10
  • 贵州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显著

      中新网贵阳12月10日电 (记者 刘鹏)居民用电办理时间缩短至5.3个工作日、微信和APP网上便可办理不动产登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手续办理时限缩减为3个工作日……今年以来,贵州全省各级各部门敢于动真碰硬,...

    时间:12-10
  • 王岐山: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中新社广州12月10日电 (记者 周欣嫒 索有为)“2018从都国际论坛”10日在广州开幕,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开幕式并做主旨发言。他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作...

    时间:12-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