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逐一破解不平衡难题 中央深改委发力补短板
中新社北京7月25日电 题:逐一破解不平衡难题 中央深改委发力补短板
中新社记者 周锐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4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此次会议通过的多个文件,都直指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其中,既有农村基础设施、区域医疗等由于“慢”而导致的发展“不平衡”,也有科技伦理、互联网监管等由于“快”而导致的监管“不平衡”。
针对这些问题,会议逐一出招,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补短板、增潜力。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起来还需管下去
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则是城乡差距最直观的一个表现。
面对农村落后的现状,中国官方近年来在加强农村饮水、道路、用电、住房、物流、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发力。
仅2019年上半年,中国就新开工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5万多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万多座,新开工农村户厕改造1000多万户。
在建设上补“欠账”的同时,如何管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就成为新的任务。
此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鼓励社会各类主体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按产权归属落实管护责任,科学制定管护标准和规范,合理选择管护模式。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让患者看病不再奔波
除了城乡差距,区域间公共服务的不平衡也是中国发展的“短板”之一。
跨区域看病带来的奔波既是许多患者心中的痛,也让许多大医院不堪重负,而这一切的背后正是医疗资源的不平衡。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东部11省份有三级医院998家,而中西部21个省份的三级医院仅为1125家。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不足;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定位也不清晰,这些都导致患者向大医院集中。
此次会议通过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会议要求在北京、上海等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若干优质医疗机构,通过建设分中心、分支机构,促进医师多点执业等多种方式,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组建伦理委员会:规范各类科研活动
除了区域间的不平衡,专业领域内科技发展与监管的不平衡也成为亟待解决的“短板”。
2018年底,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团队宣布一对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广东省随即对此展开调查,并查明该事件系贺建奎为追逐个人名利,自筹资金,蓄意逃避监管,私自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
该事件把科技伦理方面的问题凸显在聚光灯下。
2019年5月,中国科技部监督司专门邀请中国社科院生命伦理学专家邱仁宗系统讲解了伦理学的主要内容、核心使命和基本价值。
邱仁宗表示,科学解决“能不能”,法律条文规定“准不准”,伦理学回答“该不该”。
此次会议通过的《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组建方案》将为未来中国各类科研的规范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会议表示,组建该委员会目的就是加强统筹规范和指导协调,推动构建覆盖全面、导向明确、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
补短板强弱项:着力破除阻碍发展弊端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此次会议通过的其他文件也体现出“补短板”特征。
针对互联网技术发展与监管升级的不平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意见》。
针对中医药科技创新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会议通过《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针对各方对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高的要求,会议通过《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表示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等环节,改革完善保护工作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件都是直击相关领域的“短板”和“痛点”,并针对性地给出解决方案。
习近平要求,要提高改革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抓落实,坚定不移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