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2亿人住房条件改善 中国住房保障体系“跨台阶”

2019-08-08 18:14: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中国70年)2亿人住房条件改善 中国住房保障体系“跨台阶”  

  中新社北京8月8日电 题:2亿人住房条件改善 中国住房保障体系“跨台阶”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20余年来,在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住房市场化不断向前推进的同时,作为中国住房“双轨制”的另一条“轨道”,面向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的跨越式发展。中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不仅为城镇低收入家庭织就社会安全网,还解决了许多大城市中低收入“夹心层”的居住难题。

  官方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949年的8.3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39平方米。近5倍增长的背后,离不开住房保障体系的有力支撑。

  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明显缓解

  今年61岁的袁正国是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四季城社区的居民。2017年5月,袁正国一家6口告别了“城中村”,入住一套105平方米的电梯公寓。袁正国表示,新居水、电、气一应俱全,小区健身器材、地下车库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周边还有幼儿园和小学,“这种生活过去想都不敢想”。

  让他生活大变样的是当地实施的棚户区改造。袁正国曾经居住的地方是南充城区最大的“城中村”。由于距离养猪场仅300米,一年到头臭气熏天,蚊虫孳生,“垃圾围房”时常出现。这里没有路灯,没有像样的公路,没有自来水和天然气,民众生活十分不便。2010年,顺庆区政府统一规划,将这一片区纳入棚户区改造,几年后袁正国搬入新家。

  与袁正国一样,通过棚户区改造彻底改变生活的例子不胜枚举。截至2018年底,上亿中国居民“出棚进楼”,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包括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在内,公租房(含廉租住房)、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等多种保障性住房帮助近四分之一的中国城镇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

  在重庆市,从乡下进城务工的赵成刚2012年通过摇号配租住进了公租房小区里,一家人结束了十几年居无定所的生活。住进新房不久,赵成刚的儿子娶了媳妇、又有了孙子,现在孙子在公租房配套的幼儿园上学,赵成刚对新居赞不绝口。

  数据显示,自2008年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来,到2018年底,中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合计开工约7000万套,其中公租房(含廉租住房)1612万套、经济适用住房573万套、限价商品住房282万套、棚改安置住房4522万套,还有累计近2200万困难民众领取了公租房补贴,合计帮助约2亿困难民众改善了住房条件,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规模建设、民众居住水平不断改善的背后是日益完善的政策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表示,自1994年住房保障的概念提出以来,中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就一直根据不同阶段的居民要求,调整和改进政策支持方式。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一同进行。

  王微指出,2007年中国住房保障体系全面起步。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启动实施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其中第一项就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此后,保障性住房形式日渐丰富,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住房以及棚改安置住房等政策日益完善,自上而下的住房保障管理机构逐步健全,关键要素如公积金、财政收入、土地出让金增值收益等向住房保障领域倾斜。王微指出,这是适应当时由于房价快速上涨,低收入城镇居民住房困难明显等情况的。

  2013年起,国务院连续三年印发关于棚改的专门文件。2015年—2017年中国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住房1800万套。

  当前,“房住不炒”成为房地产市场新定位。住房保障建设也进入新阶段。王微表示,这一阶段住房困难向大型城市快速集中,从城镇居民向新市民转移。与此同时,部分城市居民与政府共有产权房为代表的产权类探索出现;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类的保障力度加大。

  随着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中国各地住房保障开始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仅满足“住有所居”,也向着满足“安居宜居”方向发展。(完)

  • 相关阅读
  • 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下月模样初现

      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下月模样初现   年底前实现9公里路径贯通 五道口至北四环段将率先向市民开放  连接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京张高铁将于今年年底通车。作为北京第一条高铁穿越中心城入地改造项目,京张高...

    时间:08-09
  • 深港两地消费者组织签署合作协议

      新华社深圳8月9日电(记者王晓丹)香港消费者委员会与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8日在深圳签署《港·深消费者组织合作协议》,该协议将为消费者跨境维权提供更加具体的途径。   香港和深圳两地一直存在很高的跨境消...

    时间:08-09
  • 顾明远眼中的中国教育变革

      (新中国70年)顾明远眼中的中国教育变革   中新社北京8月9日电 题:顾明远眼中的中国教育变革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在互动性、个性化、开放性等方面将改变教育方式,...

    时间:08-09
  • 青海发布总河湖长令 维护“中华水塔”河湖健康生命

      中新网西宁8月9日电 (李隽)9日,记者从青海省人民政府了解到,该省发布2019年1号总河湖长令,要求该省各级总河湖长全面深化河长制湖长制,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河湖管护工作,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位于中...

    时间:08-09
  • 生态环境部:甘肃酒泉4家化工企业渗坑排污极为恶劣

      中新网8月9日电 生态环境部9日在官方微信通报环保督察典型案例:2019年7月12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甘肃省开展第二轮督察工作。在下沉督察阶段,督察组对群众多次反映的酒泉市金塔县北河湾循环经...

    时间:08-09
  • 新疆兵团本级财政补贴1500万提升南疆师团农业科技水平

      中新网乌鲁木齐8月9日电(记者 戚亚平) 9日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消息:今年,新疆兵团本级财政投入补贴资金1500万元,实施“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民生实事项目,支持南疆师团实施羊肚菌产业示范推广、设施果...

    时间:08-09
  • 2019年河北季节性休耕200万亩 每亩试点补助500元

      中新网石家庄8月9日电 (黄歆尧)近日,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河北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河北省2019年度耕地季节性休耕制度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2019年河北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安排,该省季节...

    时间:08-09
  • 贵州省省长:感谢澳门帮扶黔东南

      (新中国70年)贵州省省长:感谢澳门帮扶黔东南   中新社北京8月9日电 (记者 马海燕)贵州省省长谌贻琴9日在北京表示,澳门帮扶黔东南从江县,是“一国两制”的生动实践,是澳门同胞心系民族复兴大业的重要举...

    时间:08-09
  • 贵州减贫人数全国第一 2020年撕掉绝对贫困标签

      (新中国70年)贵州减贫人数全国第一 2020年撕掉绝对贫困标签   中新社北京8月9日电 (记者 马海燕)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9日在北京表示,中共十八大以来贵州全省贫困人口从923万减少到155万,减少768万人,减贫...

    时间:08-09
  • 贵州省委书记: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四年全国第一

      (新中国70年)贵州省委书记: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四年全国第一   中新网北京8月9日电 (记者 马海燕)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9日在北京表示,贵州数字经济的增速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位。贵州正深入实施大数据战...

    时间:08-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