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专家谈治理大货车超载:不能动辄祭出刑法大纛

2019-10-16 05:35:59

来源:法制日报

  治理超载不能动辄祭出刑法大纛

  □ 刘艳红 (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

  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我国刑法典至今已经将醉酒驾驶、追逐竞驶、校车客车超员超速等行为纳入危险驾驶罪,这些立法均是在相关事故发生后的应急立法。如今随着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的发生,“货车超载入刑”的声音又开始躁动,这些呼吁恰恰表征了交通治理中一如既往的情绪性、重刑化、工具主义思维。

  首先,“货车超载”本就在刑法典规制当中,“超载入刑”是个假问题。刑法典中现有的诸如交通肇事罪、过失破坏交通设施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均包含了货车超载造成交通事故致人伤亡的交通运输行为,一味炒作或借用“超载应入刑”标题只会引起大众对“刑法漏洞”的误解。

  其次,将超载行为与醉酒驾驶等同视之、确立新的抽象危险犯,属于一种回避行政管理责任的慵懒之举。预防严重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最理想方式不是“一切纳入刑法”,预防超载的最好政策不是“入刑”而是刑法之前的诸多社会管理政策。例如,醉酒驾驶单独入刑之后,近年来多地司法反而呈现出一种轻缓化趋向,为犯罪成本本就不高(拘役)的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继续“松绑”,由一律入刑到灵活应对,这除了基于司法资源的考虑之外,本身就印证了刑法对治理醉驾行为的不可持续性和不适应性。

  依法治“超”不能动辄祭出刑法大纛,“过分之刑”“昂贵之刑”“滥用之刑”以及“无效之刑”从来都是对刑法正义与威信的损害。所以,在交通问题治理中,刑法不应成为急功近利的社会管理法,增设新罪名从来不是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有益选择,作为“必要的恶”“最后的手段”的刑法,更不应成为交通行政管理能力虚弱的挡箭牌甚至牺牲品。

  • 相关阅读
  •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就美众议院通过涉港法案发表声明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就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2019年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发表声明   美国国会众议院于当地时间10月15日通过由少数议员提出的所谓“2019年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公然插手香港事务,粗暴干涉中...

    时间:10-16
  • 检察机关分别对邱进宝、潘志立提起公诉

      中新网10月16日电 据最高检官方微信消息,近日,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原副巡视员邱进宝、贵州省独山县委原书记潘志立提起公诉。   内蒙古检察机关依法对邱进宝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

    时间:10-16
  • 校长曹雪涛:南开应恢复到当年“北清复开”的地位与影响

    曹雪涛。摄影/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佟郁   让辉煌重归南开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杜玮   发于2019.10.14总第919期《中国新闻周刊》   虽然履职还不满两...

    时间:10-16
  • 阅读南开:百年教育史的中国样本

      阅读南开:百年教育史的中国样本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杜玮   发于2019.10.14总第919期《中国新闻周刊》   8月25日,在南开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曹雪涛重拾当年创校校长张伯苓的“爱国...

    时间:10-16
  • 33国友城代表聚首山东共话合作发展

      中新网济南10月16日电(赵晓)山东国际友城合作发展大会16日在山东济南启幕。全球33个国家113个代表团的886名国际友人聚首泉城,共寻合作发展新机遇,深化务实交往。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宋敬武在大会...

    时间:10-16
  • 发起光彩事业25年 刘永好:成就已远超最初设想

      中新网北京10月16日电 题:发起光彩事业25年刘永好:成就已远超最初设想   作者 刘大炜 邢利宇   守着百年树龄的野生板栗,却看天收成、销售微薄,位于山坳中的贵州毕节甘沟河村贵河组常年如此。青壮年...

    时间:10-16
  • 第七届军运会场馆三大关键词:中国速度 5G 获得感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周甲禄、李劲峰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脚步声已经临近。承办各项军运会比赛、容纳运动员教练员训练的各大场馆均已准备就绪。作为军运会赛事举办“大舞台”的各项场馆,有什么亮点,备受...

    时间:10-16
  • 中国最高法出台16条措施服务和保障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16日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获悉,该院提出16条具体措施,旨在全方位提升司法服务和保障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最高法研究室负责人表示,此次印发的《关于为河...

    时间:10-16
  • 《求是》编辑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安澜,国泰民安。   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于日理万机之中起身,来到他日夜牵挂的黄河边。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同志第一次专程离京视察。从济南泺口大坝到徐州...

    时间:10-16
  • 粮·人·根——中国减贫科技造福全球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特稿:粮·人·根——中国减贫科技造福全球   新华社记者   10月17日是中国第六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减贫成就举世瞩目,科技进步发挥了重大...

    时间:10-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