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2020,准时交卷

2019-10-17 10:39:47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冯慧文 皇甫凌雨 邱耀洲

  要在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对于曾经有几亿贫困人口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场艰巨的“大考”。

  对脱贫攻坚这场“大考”,习近平曾满怀深情地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交卷”时间越来越近。在第6个国家扶贫日来临之际,一起来看脱贫攻坚之路。

  “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

  “其实我就是从贫困窝子里走出来的。”对这张考卷的难度,习近平有切身体会。

  住过破旧的窑洞,种过贫瘠的土地,吃过干瘪的饭菜……1969年初,还不到16岁的习近平到延安农村插队,对贫困的切身体会激发了他强烈的扶贫情结。

  在河北正定,时任县委书记的他,顶着压力如实向上级反映问题,为农民争取到粮食年征购量减免2800万斤。

  在福建宁德,时任地委书记的他,推动挂钩扶贫的福安坂中畲族乡的公路建设,改变了当地“交通基本靠走”的面貌。

  工作地点和职务不断改变,但习近平坚定的扶贫之心一以贯之。

  2012年,中国还有9000多万贫困人口,他们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困难并未让习近平有丝毫动摇——

  “我一直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

  “我就是要看真实的贫困状态”

  “不要临时收拾,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每次扶贫考察,习近平总是这样要求,目的只有一个,“我就是要看真实的贫困状态”。

  一年下来有多少收入,粮食够不够吃,过冬的棉被有没有,小孩上学远不远,看病方便不方便……走过的每一个地方,习近平都问得详细。

  掀开褥子看炕垒得好不好,问屋顶上铺没铺油毡、会不会漏雨,打开灶上的大锅盖,看里面做着什么好吃的……走进的每一个家庭,他都看得仔细。

  盘腿上炕,和乡亲搀扶着走在雪地上,用瓢舀起缸里的水尝上一口,接过主人递过来的土豆掰一块吃……见到的每一个老乡,他都靠得很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先后40多次到贫困地区考察扶贫工作,他的足迹遍布我国各类贫困地区的角落。

  “不搞花架子,真正把心贴在人民身上。”“作了仔细的调查和认真的思考,所以提出的设想,比较贴合实际。”当年,为《摆脱贫困》写序的原福建省领导项南对习近平扶贫工作这样评价。这也是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始终如一的态度。

  “一件接着一件办,不要贪多嚼不烂”

  如今,这张考卷,答得怎么样了?

  这些年,习近平经常向干部“面授机宜”。

  2013年他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要“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

  2015年两会他在吉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一件接着一件办,不要贪多嚼不烂,不要狗熊掰棒子”;

  2019年他在甘肃考察时强调,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近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2015年开始,300多万人轮流驻扎在贫困村,舍小家为大家,有人甚至付出了生命,到今年6月底,共有770多人牺牲在扶贫岗位上。

  2012年末到2018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每年有1000多万群众跨过贫困线,每分钟有20多人过上“两不愁三保障”的生活。

  实打实的硬核成绩,来之不易。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距2020年交卷,仅剩1年多时间。

  习近平下了决战令,“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如期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习近平明确指出,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

  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习近平多次强调要脱真贫、真脱贫,“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

  他提醒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

  目前在岗的第一书记20.6万人、驻村干部70万人,加上197.4万乡镇扶贫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习近平评价他们“打通了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在冲刺阶段,习近平更不忘关怀,“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牺牲者流芳”。

  贫困乡亲脱贫只是第一步,习近平叮嘱,“不光是输血,还要建立造血机制,脱贫后生活还要不断芝麻开花节节高”。

  咬定目标不放松,立下愚公移山志。

  2020年,准时交卷。

  (图片编辑:雒健晴 设计:王宇峰)

  • 相关阅读
  • 德国专家强调信任是德中加强合作的基础

      德国专家强调信任是德中加强合作的基础  新华社德国海德堡10月17日电(记者严锋 朱晟)中德“隐形冠军”峰会16日至17日在德国科技文化重镇海德堡市举办。其间,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

    时间:10-17
  • 中国扶贫经验启迪柬埔寨减贫努力

      中国扶贫经验启迪柬埔寨减贫努力  新华社金边10月17日电 通讯:中国扶贫经验启迪柬埔寨减贫努力   新华社记者毛鹏飞   “今年升学考试,茶胶省巴提县一共有7名学生拿到了A的成绩,他们都来自‘湄公河太阳...

    时间:10-17
  • 外交部就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中美经贸磋商等答问

      2019年10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   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将于10月22日至24日在山西太原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将出席开幕式等活动。   问:据报道,两名美国...

    时间:10-17
  • “情景党课”把初心讲进心里

      “情景党课”把初心讲进心里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17日电 题:“情景党课”把初心讲进心里   新华社记者张云龙、朱文哲   “任明德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等,5次荣立战功。1977年10月他离...

    时间:10-17
  • 今年最后一次“水星东大距”将于20日上演

      今年最后一次“水星东大距”将于20日上演  新华社天津10月17日电(记者周润健)天文专家介绍,本月20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今年倒数第二次大距,也是最后一次东大距。如果天气晴好,大气透明度好的话,我国感...

    时间:10-17
  • 宁夏7年累计减贫83.4万人 今年将再减贫10万人

      宁夏7年累计减贫83.4万人 今年将再减贫10万人  新华社银川10月17日电(记者邹欣媛)记者17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2年以来,宁夏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3.4万人。预计到今年底,宁...

    时间:10-17
  • 习近平重要文章发表,6个数字读懂这项重大国家战略

      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正是在这次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提出,黄河流域...

    时间:10-17
  • 商务部:中美双方正就第一阶段协议具体文本加紧磋商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0月17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中美双方在新一轮高级别磋商结束以后,一直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密切沟通,双方经贸团队正就第一阶段协议的具体文本加紧磋商,在坚持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基础...

    时间:10-17
  • 国务院同意建立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促进家政服务业 提质扩容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   国办函〔2019〕104号   发展改革委、商务部:   你们关于建立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收悉。经国务...

    时间:10-17
  • 秦始皇陵控制地带要建酒店引热议 官方:不在保护区

      陕西秦始皇陵控制地带要建酒店引热议 官方:项目不在保护区   中新网西安10月17日电 (记者 田进)日前有报道称“陕西秦始皇陵控制带内要建设西安泛海喜来登酒店”,引发舆论关注。陕西省文物局文物处负责人...

    时间:10-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