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人民科学家”叶培建:中国的航向在群星璀璨处

2019-10-18 19:20: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0月18日电 题:“人民科学家”叶培建:中国的航向在群星璀璨处

  作者 郭超凯

  由于此前眼睛曾做过手术,为了保护视力,叶培建养成了“听电视”的习惯。9月17日,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家从电视里听到自己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消息。

  听到主席令那一瞬间,叶培建内心满是高兴和激动,但很快他又感到有点惭愧。“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国家航天界有多少优秀人物,但这个荣誉给了我,我有点受之有愧。”

  现年74岁的叶培建,从事航天工作已有51年之久,从探月工程到逐梦火星,他的大半辈子和中国航天紧密相连。

  叶培建的航天生涯始于1968年,那一年他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下属的北京卫星制造厂,成为该厂的一名技术员,一路成长为空间飞行器专家。

  2000年9月1日,资源二号01星顺利升空。这颗卫星由叶培建及其团队耗时10年研制而成,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传输型遥感卫星,其发射对中国遥感事业意义重大。然而,正当叶培建带领团队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转战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时,一个紧急来电打破了原来愉悦的气氛。

  “叶总,卫星丢了,信号没了……”接完电话,叶培建头脑一片空白。见叶培建不吭声,车上同行的几位主任设计师意识到出事了。

  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叶培建依然心有余悸,“国家那么信任我,让我担任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卫星造了10年,花了那么多钱,在我手里出了问题,我怎么交代?”

  不过很快,叶培建就冷静下来。在得知卫星上的电池还能撑7小时后,他要求工作人员抓紧查明原因。等叶培建一行赶到西安,问题已经查明,原来是地面工作人员发出了一条不当指令,致使卫星姿态发生变化,失去信号。

  随后,叶培建指导地面工作人员迅速编写了抢救程序。当卫星从东方进入中国国境上空时,技术人员及时上传指令,让资源二号01星“起死回生”。

  “那次是我航天生涯经受最大的挫折,它让我明白,航天真的是差一点点就成功,差一点点就失败。”叶培建感慨道。

  尽管第一次“挂帅”就遭遇重大挫折,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叶培建的信心。

  2001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进入论证阶段,叶培建作为首批核心人员之一参与其中。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完成落月任务后,大家对嫦娥四号的规划仍存在一定的分歧。当时很多人认为要见好就收,嫦娥四号落在月球正面更为可靠。

  叶培建力排众议,在他看来,遥感、气象、通信等应用型卫星应该“力保成功”,但包括嫦娥系列探测器在内的探索性卫星,应该给予更多机会,去做“探索性的创新”。

  在叶培建的坚持下,今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陆月球背面的国家。如今,嫦娥四号探测器已经正常工作了10个月昼,“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走约290米。

  探月工程之余,叶培建还把目光放在火星探测上。“火星探测是中国第一次真正的行星探测。我们的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步走。第一我们要能够对整个火星进行全球观测;第二要降落在火星;第三火星车要开出来,在火星上巡视勘测。这当中有很多难点,如果做成,这将是全世界第一次在一次任务当中完成三个目标。”叶培建说。

  “有人觉得探索太空如今看起来没有用处,但未来的太空权益,我们现在就要开始争取。”叶培建说,“宇宙就像是海洋,我们现在不去探索,将来再想去可能就晚了。”他认为中国的航向在群星璀璨处,未来还要探索更遥远的星球。

  近些年,叶培建更多是站在幕后,为年轻的航天工作者们撑腰。在发射现场,大家都说,叶总就是“定海神针”,只要有他在,哪怕一句话不说,心里也踏实。

  对于“人民科学家”这份荣誉,叶培建说:“这是人民给我的,我是人民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人民的一份子,我要继续为人民服务,把航天的事情做好。”(完)

  • 相关阅读
  • 5000余名第二届进博会志愿者上岗宣誓

      5000余名第二届进博会志愿者上岗宣誓 近20%“小叶子”服务过首届   中新网上海10月19日电 (记者 许婧)“向前进·博青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上岗宣誓仪式19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虹馆举行...

    时间:10-19
  • 中国-中亚妇女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

      中新网南宁10月18日电 (陈冠言)10月18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承办的“凝聚女性力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中亚...

    时间:10-19
  • 从三个历史节点看中国经济发展奇迹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了!建立新中国,是为了建设新中国。旧中国留给新生政权的是满目疮痍、一片废墟,繁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   国内外反动派讥笑共产党办不好经济,他...

    时间:10-19
  • 咬定青山不放松:70年中国脱贫之路

      作者: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基地教授 王淑莉   70年中国脱贫之路弦歌不辍,步履铿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历经了无数风风雨雨,创造了举世瞩...

    时间:10-19
  •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阶段,你需要了解这十大核心问题!

      来源 | 人民论坛网(rmltwz)   作者 |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章文光   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再作重要指示:各地区各部门务必咬定目标、一鼓作气,坚决攻克...

    时间:10-19
  • 铁血战士高文亮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新华社昆明10月18日电(记者王研)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烈士陵园陈列室的“和平卫士”墙上,一级英模高文亮的面庞是那么年轻。曾是军人的他退伍后成为砚山县公安...

    时间:10-19
  • “八六三计划”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峥嵘岁月】   1986年3月3日,一份题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报告上报到中共中央,后来根据这个报告而形成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被称为“八六三计划”。   ...

    时间:10-19
  • 准确的历史定位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题:准确的历史定位   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准确定位了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党的...

    时间:10-19
  • 青海龙羊峡小镇迎“新生”

      中新网西宁10月19日电 题:青海龙羊峡小镇迎“新生”   作者鲁丹阳肖玉珍   龙羊峡的出生历经了30余年,其中包括上世纪50年代的地质勘探、枢纽设计;70年代开始的电站主体工程建设和机电安装;80年代第...

    时间:10-19
  • 习近平向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致贺信

      10月19日,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在山东青岛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在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跨国公司作为重要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发挥了积极作用。   习近平...

    时间:10-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