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人民科学家”叶培建:探索太空步履不停

2019-10-20 13:09: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0月20日电 题:“人民科学家”叶培建:探索太空步履不停

  作者 郭超凯

  由于此前眼睛曾做过手术,为了保护视力,叶培建养成了“听电视”的习惯。9月17日,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家从电视里听到自己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消息。

  听到主席令那一瞬间,叶培建内心满是高兴和激动,但很快他又感到有点惭愧。“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国家航天界有多少优秀人物,但这个荣誉给了我,我有点受之有愧。”

  与叶培建一同被授予“人民科学家”这一称号的还有数学家吴文俊、天文学家南仁东、医学家顾方舟、核物理学家程开甲等四人。“五位‘人民科学家’,很遗憾,其他四位都去世了。”叶培建低下头,沉默了几秒钟,“所以我还要替他们多做点事。”

  现年74岁的叶培建,从事航天工作已有51年之久,从探月工程到逐梦火星,他的大半辈子和中国航天紧密相连。

“人民科学家”叶培建 供图 “人民科学家”叶培建 供图

  “责任比命大”

  叶培建的航天生涯始于1968年,那一年他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下属的北京卫星制造厂,成为该厂的一名技术员,一路成长为空间飞行器专家。

  2000年9月1日,资源二号01星顺利升空。这颗卫星由叶培建及其团队耗时10年研制而成,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传输型遥感卫星,其发射对中国遥感事业意义重大。然而,正当叶培建带领团队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转战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时,一个紧急来电打破了原来愉悦的气氛。

  “叶总,卫星丢了,信号没了……”接完电话,叶培建头脑一片空白。见叶培建不吭声,车上同行的几位主任设计师意识到出事了。

  “我当时有个自私的想法,就是希望那时车从山顶上掉下去,把我摔死。”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叶培建依然心有余悸,“国家那么信任我,让我担任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卫星造了10年,花了那么多钱,在我手里出了问题,我怎么交代?”

  不过很快,叶培建就冷静下来。在得知卫星上的电池还能撑7小时后,他要求工作人员抓紧查出原因。等叶培建一行赶到西安,问题已经查明,原来是地面工作人员发出了一条不当指令,致使卫星姿态发生变化,失去信号。

  随后,叶培建指导地面工作人员迅速编写了抢救程序。当卫星从东方进入中国国境上空时,技术人员及时上传指令,让资源二号01星“起死回生”。后来,这颗原本设计寿命为2年的卫星超期服役,在太空中遨游了四年零三个月,顺利完成了中国对地观测卫星首次“三星组网”。

  “责任比命大。”叶培建感慨道,“那次是我航天生涯经受最大的挫折,它让我明白,航天真的是差一点点就成功,差一点点就失败。”

  “吃螃蟹”的航天人

  尽管第一次“挂帅”就遭遇重大挫折,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叶培建的信心。

  2001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进入论证阶段,叶培建作为首批核心人员之一参与其中。2004年,探月工程一期立项,叶培建担任嫦娥一号卫星的总指挥兼总设计师。

  中国探月工程立项之初便定下一条规矩,每一个嫦娥探测器型号都会同时生产两颗卫星,单数编号卫星为主星,双数编号卫星为备份星。如此一来,即便主星发射失败,备份星也能在摸清并解决故障问题后,迅速实施发射。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如何处置备份星嫦娥二号成为一大难题。

  当时主要有两派意见,一派意见认为嫦娥一号已经取得成功,没必要再花费重金发射一颗备份星;另一派意见则以嫦娥一号工程总师孙家栋和叶培建等人为主,力主发射。后来,在叶培建等人的坚持下,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升空,获得了分辨率优于10米的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月球物质成分分布图等资料,并最终飞至一亿公里以外,对中国的深空探测能力进行了验证。

  有了嫦娥二号“珠玉在前”,当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完成落月任务后,大家对发射嫦娥四号已经没有什么异议,但在任务内容和规划上仍存在一定的分歧。当时很多人认为要见好就收,嫦娥四号落在月球正面更为可靠。

  叶培建再次力排众议,在他看来,遥感、气象、通信等应用型卫星应该“力保成功”,但包括嫦娥系列探测器在内的探索性卫星,应该给予更多机会,去做“探索性的创新”。

  在叶培建的坚持下,今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陆月球背面的国家。如今,嫦娥四号探测器已经正常工作了10个月昼,“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走约290米。

  对于嫦娥四号的创新之举,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位专家由衷地赞赏道:“从今以后,我们不能再说中国只会跟着美国干了,(登陆月球背面)这件事我们之前也没干过。”

  深空探测的“定海神针”

  深空探测,行稳致远。对于未来,叶培建还有更多的期待。

  在采访中,叶培建告诉中新社记者,明年嫦娥五号将完成月球采样返回,到2020年前后中国将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计划。叶培建透露,“未来中国还将在月球建立科考站,初步形态将建在月球南极附近”,他希望在嫦娥六号、七号、八号以及日后的载人登月等任务中,各型探测器能落在同一个地区,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从而建立真正的月球科考站。

  探月工程之余,叶培建还把目光放在火星探测上。“火星探测是中国第一次真正的行星探测。我们的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步走。第一我们要能够对整个火星进行全球观测;第二要降落在火星;第三火星车要开出来,在火星上巡视勘测。这当中有很多难点,如果做成,这将是全世界第一次在一次任务当中完成三个目标。这个工程实现是个很大的创新。”叶培建说。

  谈及为何要进行月球、火星探测,叶培建解释道:“人类在地球、太阳系都是很渺小的,要想了解宇宙的形成、地球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不走出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有人觉得探索太空如今看起来没有用处,但未来的太空权益,我们现在就要开始争取。”叶培建说,“宇宙就像是海洋,我们现在不去探索,将来再想去可能就晚了。”

  近些年,叶培建更多是站在幕后,为年轻的航天工作者们撑腰。在发射现场,他喜欢这里走走,那里逛逛,跟大伙儿聊天,让众人放松心情。大家都说,叶总就是“定海神针”,只要有他在,哪怕一句话不说,心里也踏实。

  做好“人民科学家”

  “敬爱的叶爷爷,您满腔的爱国情怀,执着不弃的事业追求,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让我们无比敬仰,您为我们种下的科学种子一定会茁壮成长。我们全体少先队员会牢记着您给我们的题词,仰望星空,探索未来。”

  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后,叶培建收到了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少先队员们寄来的一份信。两年前,叶培建曾在该学校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科普课,如今科学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今年已过七旬的叶培建,依然心系中国航天事业。闲暇之余,他会抽出时间去做科普演讲,把航天知识和理念传播给大众。每当有嫦娥任务,他还是会冲到第一线,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加油鼓劲。

  对于“人民科学家”这份荣誉,叶培建感慨地说道:““我只是千千万万个中国航天人的代表之一,只有把今后的事情做好,把队伍带好,才能够对得起这个称号,无愧于人民。”

  “这是人民给我的,我是人民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人民的一份子,我要继续为人民服务,把航天的事情做好。”叶培建说。(完)

  • 相关阅读
  • 魏建国:中国的三件事和两防止

      就业趋稳定,民企待提升   “当前是中国经济加快调结构的关键时刻。”面对18日公布的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在当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国是论坛上如是表述。...

    时间:10-21
  • 王岐山访问印度尼西亚

      新华社雅加达10月21日电(记者邓玉山 余谦梁)应印度尼西亚政府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家副主席王岐山10月18日至21日赴印尼首都雅加达出席佐科总统连任就职仪式并对印尼进行友好访问,分别会见佐科总统、...

    时间:10-21
  • 习近平向第三届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第三届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10月21日在萨摩亚首都阿皮亚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2018年11月,我同太平洋岛国领导人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举行会晤...

    时间:10-21
  • 新方法有望提前半年检出肝癌 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5倍

      近日,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公布的是2015年的全国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情况。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较2014年的3...

    时间:10-21
  • 人民日报刊文谈“袁隆平火了”:追逐心中最亮的星

      前不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线上线下都火了。先是袁老九十大寿的小视频,在网上点击量过亿,网友们纷纷送上生日祝福;紧接着,袁老在湖南农业大学演讲,学生们欢呼尖叫,上演“大型追星现场”。   ...

    时间:10-21
  • 家政学专业都教什么?是培养大学生当保姆吗?

      本报记者尹平平   讲台上戴着宽边眼镜的教师商士杰,正在和学生们讲王熙凤。他没有把王熙凤当成文学人物来分析,也不是在讲《红楼梦》。他把王熙凤当成一个管家,他在讲的课是《家政学原理》。   在座的...

    时间:10-21
  • 官员贪腐之手伸向扶贫领域 称“钱来得太容易了”

      本报记者吴光于   2018年2月1日,夜色下邛海畔,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法纪教育中心内,原喜德县民政局救灾救济股股长程鹏菲,面对办案人员,内心翻江倒海。   因涉嫌严重违纪,程鹏菲被凉山州纪委监委立...

    时间:10-21
  • 21省份制定企业上市“小目标” 多地出台扶持政策

      21省份制定企业上市“小目标”,多地出台扶持政策,有你家乡吗?   中新经纬客户端10月21日电(王永乐) 近日,广州提出推动3年内上市30家公司。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近年来,多地出台扶持企业上市政策。部...

    时间:10-21
  • 湖南湘潭:有干部将“五联五问”变成“不联不问”

      湖南湘潭市纪委监委加强监督执纪,推动干部作为,优化营商环境——   查出老病根 治好庸懒散   本报记者 侯琳良   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湖南湘潭市纪委监委发挥探照灯、手术刀...

    时间:10-21
  • 共话航天精神:巨人不让站在肩上 那就自己当巨人

      与“北斗”“神舟”“嫦娥”团队共话航天精神——  巨人不让站在肩上 那就自己当巨人吧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东风-17常规导弹方队经过天安门广场。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

    时间:10-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