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革命老区“转折之城”遵义:告别了绝对贫困 实现新转折

2020-03-04 14:59: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贵阳3月4日电 题:革命老区“转折之城”遵义:告别了绝对贫困实现新转折

  记者 周娴

  “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

  在革命老区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龙凤村田家沟村头的大喇叭里,遵义人最熟悉的歌声传入耳中,婉转而悠扬。这里是花灯剧《十谢共产党》的发祥地。

  “十谢”唱的是农民衣食住行和教育、医疗、养老等十个方面的新变化。“没有党的好政策,哪有这些新变化。”湄潭县兴隆镇人大主席朱顺光说。

  “当年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十送红军》在遵义唱响,如今老区群众脱贫了,大家又发自内心唱出《十谢共产党》。”朱顺光说。

  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深度贫困县正安脱贫出列,这标志着中国革命发生伟大转折的红色圣地遵义,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整体脱贫。

资料图:遵义市湄潭县龙凤村田家沟。 杨茜 摄 资料图:遵义市湄潭县龙凤村田家沟。 杨茜 摄

  赤水河畔脱贫攻坚再出“奇兵”

  地处武陵山、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遵义是革命老区之一,红军长征期间在遵义转战三个多月。

  长期以来,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遵义贫困面广、贫困量大、贫困程度深,是全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战场之一。遵义市共有8个贫困县,871个贫困村。

  困难面前,革命老区遵义儿女,提出“全省脱贫攻坚战中当先锋、走前列、作贡献”,不留后路。

  赤水河奔流,纪念碑耸立。赤水市元厚镇桂圆林村,85年前红军四渡赤水一渡渡口所在地。这个曾经的省级一类贫困村,出了名的“火烧梗”,吃水靠挑,灌溉靠天,粮食亩产200来斤,吃饭都不够。

  “桂圆林村不仅有红军长征时留下的红色印记,还有发展产业的脱贫决心。”元厚镇党委书记马乃元说。

  “等到夏天啊,村子里到处是桂圆树和荔枝树,果实满枝。”村民曾祥均给记者描述着收获时的场景,“看今年的长势,预计荔枝和桂圆的纯收入将有2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

  2014年,元厚镇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桂圆村作为省级一类贫困村,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小水窖、小山塘、管网布、修建通村通组公路,实现水、电、路、讯基本全覆盖。

  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村民专心投入到产业发展中。

  如今,1600多人的桂圆林村,桂圆面积就有6000亩,占元厚镇万亩桂圆林的三分之二,全年产量约50万斤,收入达400万元左右。

  除了桂圆,桂圆林村还发展起了荔枝、翠红李、樱桃等水果种植,桂圆林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

  赤水,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演绎了“四渡赤水出奇兵”的黔北边城,2017年10月30日,贵州省政府正式批准赤水市退出贫困县(市),率先在贵州省66个贫困县(市)中第一个脱贫“摘帽”。

资料图:遵义市湄潭县龙凤村田家沟。 杨茜 摄 资料图:遵义市湄潭县龙凤村田家沟。 杨茜 摄

  脱贫摘帽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乌蒙山与武陵山交会的黔北大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历史回响犹在耳畔。

  85年前的1935年春,红军长征二度攻克娄山关,以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镇杉坪村为进攻出发地,向娄山关守敌发起总攻。

  2014年前,杉坪村仍是个孤寂封闭的村子,戴着“国家扶贫开发二类重点村”帽子,全村1166户5078人中,303户1047人处于贫困线以下。

  杉坪村需以超常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

  2014年,“打造4A级乡村旅游风景区”誓师动员大会在该村举行,4000多名党员干部群众许下誓言:“苦干大干一年,建成黔北第一生态村”。

  “农旅相生、景田相依”。2016年,满山荒草的杉坪变为紫色海洋,占地1500亩“黔北花海”名声在外。杉坪村实现整体脱贫,由国家扶贫开发二类重点村一跃而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破万元的小康村。

资料图: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镇杉坪村“黔北花海”。 娄伦权 摄 资料图: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镇杉坪村“黔北花海”。 娄伦权 摄

  在2018年贵州省举行的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现场,该村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称号。

  据了解,“黔北花海”以全景式紫色浪漫花海和公园式花卉为主体,有马鞭草、波斯菊、醉蝶花等10多个品种的花卉。其中,430多亩的马鞭草最为壮观,最受游客喜爱。自2015年景区开放以来,每年7月至9月盛花期时,游客纷沓而至,沉浸在紫色浪漫中。

  “杉坪村通过扶贫开发搞起了乡村旅游,生意简直是火爆,平时来赏花看景的人就很多,累起都高兴,票儿大把大把进咯。”“黔北农家乐”老板赵小伟说,村里一年四季游客都多,天天都有生意做,一年下来纯收入10多万元。

  杉坪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们认识到“杉坪经验”:苦熬不如苦干,苦等不如苦拼。干部有了精气神,村民多了好心情。山村变美了,群众脱贫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遵义市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1.38万人。812万老区人民从此告别了绝对贫困的历史迈向新的转折。

  85年前,遵义会议召开,中国革命实现从“谷底”步步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85年后,赤水河畔、娄山关下,脱贫攻坚战场上波澜壮阔的决战决胜,革命老区人民再一次创造了奇迹,踏上新的征程。(完)

  • 相关阅读
  • 钱江潮评:疫情防控彰显制度优势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审时度势、综合研判,坚持全国一盘棋,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最快速的应急反应、最严格的防控措施、最具温...

    时间:03-04
  • 工信部:目前防护服的生产供应已能够满足需求

      (抗击新冠肺炎)中国工信部:目前防护服的生产供应已能够满足需求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李亚南)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4日在北京表示,目前,防护服的生产供应已经由十分...

    时间:03-04
  • 紫金e评:全力以赴战疫情,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时不我待。胜利在望未全功,疫情当前、任务繁重,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容不得松口气、歇歇脚。   坚持系统思维抗疫,疫情防控与脱贫...

    时间:03-04
  • 香山评论:以“科技力量”夺取战疫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

    时间:03-04
  • 新华网评:有一种硬核担当叫“举全省之力”

      这是争分夺秒的阻击战,也是团结一心的保卫战。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湖北省医疗资源紧张和病人住院需求大的情况,党中央紧急部署,统筹安排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

    时间:03-04
  • 疫情防控需警惕“快活三里”现象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疫情持续好转,防控成效突显,复工复产有序有力推进。不少人多日紧绷的神经出现松懈,甚至盲目乐观,三五成群的人卸下口...

    时间:03-04
  • 人民评“疫”:凝聚科技战“疫”的硬核力量

      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不断拓展。在这一关键...

    时间:03-04
  • 新华调查:这些高科技“战疫尖兵”或成未来产业尖端

      新华社成都3月4日电 题:这些高科技“战疫尖兵”或成未来产业尖端   新华社记者   “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

    时间:03-04
  • 漫评:科技是战胜疫情的硬核“武器”

    科技战“疫”(漫画作者:张祖艳)   习近平总书记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

    时间:03-04
  • 紫金e评:致敬战“疫”中的青春力量

      当新冠疫情汹汹来袭,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荆楚大地开始打响。朔风再冽、山水再长,挡不住国人援助武汉的同胞情谊。在这场全民战“疫”中,一大批80、90后成为了逆行在防疫前线的中坚力量。   面对疫...

    时间:03-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