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打赢“战疫”,习近平为何强调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2020-03-04 14:59: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观中国)打赢“战疫”,习近平为何强调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题:打赢“战疫”,习近平为何强调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中新社记者 张素

  “当前,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越是面对这种情况,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进一步为科技战“疫”指明方向。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坚持科学防治,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中国最高领导人再次强调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分析认为此举有三重意涵。

  基于经验,战胜疫情的“有力武器”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习近平在这次考察时说。

  “防疫本身是一场需要依靠科学的战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表示,疫情防控经验表明,科研攻关水平直接关系着国家安全。

  疫情防控战,既是一场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也是一场与病毒赛跑的科技战。以天花病毒为例。仅在20世纪,就有至少3亿人命丧其手,直至科学家发明电子显微镜、改进牛痘接种、制备天花疫苗,人类最终在世界范围内消灭了天花。

  引入青霉素治疗败血症,以金鸡纳霜、青蒿素等治疗疟疾、“黑死病”催生隔离检疫……有学者称,人类与疫病的抗争史亦是一部科学的进步史,应战新冠病毒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从历史经验来看,最终降服病魔仍需科研攻关拿出“硬核”成果。

  不仅如此,防疫之科学既在于医药器械、检测手段、疫苗药物等科技研发,也在于部署、动员、施策等方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薛澜认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需要科学思路,并辅之以科学工具合理应对”。

  基于当下,中国防疫的“科学之道”

  疫情暴发以后,一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科研攻关战随即打响。中国有关部门组成科研攻关组,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就取得了积极进展。

  “如果不了解病毒结构,不弄清致病机理,不掌握流行机制,就没有办法科学防控。”中国科技部生物中心原主任、清华大学国际生物经济中心主任王宏广说,疫情给科技工作提出了新命题。

  在疫情另一条战线科技工作者努力“答题”。比如“可溯”,除将病毒追溯至蝙蝠,也列出水貂、穿山甲等可疑动物中间宿主名单;又如“可诊”,华大基因在全国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36万人份,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席教授程京的团队研制出的生物芯片“1.5小时内便可一次性检测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19种呼吸道常见病毒”;再如“可治”,临床上既有磷酸氯喹、“清肺排毒汤”等药物,也有氧疗、血清治疗等疗法。

  对古老的隔离措施也加以科学创新。源于军队的“方舱”概念首次被应用于防疫,16家方舱医院收治患者总数一度占了武汉确认病例的四分之一,并实现“零感染”“零死亡”,世卫组织表示要向其他国家推广。

  是次考察中,习近平在对科研进展予以肯定的同时更点明下一步科研战“疫”主攻点。“要强化科研攻关支撑和服务前方一线救治的部署”“要加快推进已有的多种技术路线疫苗研发”“要统筹病毒溯源及其传播途径研究”……程京等与会代表在受访时说,这为大家指明了方向,接下来将继续抓紧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更多科技力量。

  基于未来,构建人类的“长治久安”

  “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国家重点科研体系”……梳理发现,“体系建设”也成为习近平这次考察的高频词。

  戴焰军指出,随着疫情蔓延得到有效遏制,科研攻关将不仅局限于疫情防控。一方面,科研工作者要加快步伐,更快实现目标;另一方面,防疫工作再度证明科研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中国最高领导人此时表态无疑是着眼于长远和全局,谋划长久之策。

  王宏广直言,解决问题要向科学要答案、要办法,科学本身也需要不断进步。人类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探索远不如在物理、化学等领域的进展,他呼吁各界加强投入,让科技经得起时间检验。

  需注意的是,在中国境内新冠肺炎病例数持续下降的同时,世界一些国家相继出现疫情。习近平在此次考察中重申,“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他要求,同有关国家特别是疫情高发国家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

  近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感染与免疫中心主任利普金受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委托,在中国开展检测试剂人体试验。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团队也携带医疗物资和诊疗手册抵达伊朗。受访专家认为,面对疫情扩散,提倡国际合作能使各国更好地取长补短、少走弯路。尤其是中国及时公布诊疗经验和科研成果,将有利于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完)

  • 相关阅读
  • 钱江潮评:疫情防控彰显制度优势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审时度势、综合研判,坚持全国一盘棋,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最快速的应急反应、最严格的防控措施、最具温...

    时间:03-04
  • 工信部:目前防护服的生产供应已能够满足需求

      (抗击新冠肺炎)中国工信部:目前防护服的生产供应已能够满足需求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李亚南)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4日在北京表示,目前,防护服的生产供应已经由十分...

    时间:03-04
  • 紫金e评:全力以赴战疫情,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时不我待。胜利在望未全功,疫情当前、任务繁重,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容不得松口气、歇歇脚。   坚持系统思维抗疫,疫情防控与脱贫...

    时间:03-04
  • 香山评论:以“科技力量”夺取战疫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

    时间:03-04
  • 动画:看中国的抗疫战报,每个数字都不易!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19个省市对口支援湖北,核酸检测时间大幅缩短……一个个数字背后,是众志成城的努力、艰辛和付出!戳视频,看中国的抗疫战报。   ...

    时间:03-04
  • 新华网评:有一种硬核担当叫“举全省之力”

      这是争分夺秒的阻击战,也是团结一心的保卫战。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湖北省医疗资源紧张和病人住院需求大的情况,党中央紧急部署,统筹安排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

    时间:03-04
  • 疫情防控需警惕“快活三里”现象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疫情持续好转,防控成效突显,复工复产有序有力推进。不少人多日紧绷的神经出现松懈,甚至盲目乐观,三五成群的人卸下口...

    时间:03-04
  • 人民评“疫”:凝聚科技战“疫”的硬核力量

      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不断拓展。在这一关键...

    时间:03-04
  • 新华调查:这些高科技“战疫尖兵”或成未来产业尖端

      新华社成都3月4日电 题:这些高科技“战疫尖兵”或成未来产业尖端   新华社记者   “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

    时间:03-04
  • 漫评:科技是战胜疫情的硬核“武器”

    科技战“疫”(漫画作者:张祖艳)   习近平总书记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

    时间:03-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