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上线:2秒报出地震参数

2020-03-31 01:50:51

来源:科技日报

  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上线  2秒报出地震参数,它比速报员更快

  近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距离震中较近的定日县、拉孜县居民都有震感。地震的监测和风险防范问题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

  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地震波信号传到地震台网,据此得出地震震中、震级、发震时刻、深度、破裂机制等参数。地震监测如何做到“又快又准”是我国科学家长期以来重要的攻关方向。

  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在各地震台站,速报员们一刻不敢松懈,他们是实现“又快又准”的关键一环。“震情信息无小事,容不得一丝差错,只能叮嘱自己仔细再仔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速报员杜广宝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说,他已经连续4个春节守在监测系统前,地震发生后在10分钟左右核算地震参数信息,校正自动速报结果,给出正式速报是杜广宝和同事们必须做到的事情。

  有没有一种新技术可以解放速报员们紧绷的神经?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更快更准地给出地震参数信息?近日,由中国科技大学与中国地震局合作研发的“智能地动”系统项目组宣布:利用该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仅需要1—2秒时间就能报出所有地震震源参数,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会“学习”的地震监测系统

  从古至今,地震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威胁从未停止。仅2019年,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0次,地震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9亿元。其中,四川长宁6.0级地震和西藏墨脱6.3级地震都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获得地震的相关信息对于灾害的预判及救援意义重大。目前,自动算法与专业人员人工计算结果相结合的方式,仍是许多国家监测地震的主要手段。也就是说,传统地震监测系统是报出系统计算与专家干预相结合的结果,因此要求专业人员24小时值班,这对工作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有许多微小地震肉眼常常无法识别,但是这些微小地震可能预示大地震的发生。

  科学家们最初研究“智能地动”系统的动力正是源自于此。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张捷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的出现是地震监测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通过深度学习历史地震数据,“智能地动”系统可以监测到微弱地震波信号,并在两秒内报出地震参数信息。借助超级计算机,灾害模拟评估的区域更广、精确度更高。

  “智能地动”系统与传统监测系统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深度学习能力。它能根据记忆中汇集的上百万个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学理论,快速处理正在发生的地震数据。

  “智能地动”系统自2018年12月已在中国地震局试运行,实时处理位于四川和云南省的中国地震实验场的117个地震台,这套系统采用一系列人工智能主导的地震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数据,无需人工操作,便可自动快速地得出地震信息并自动发布。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地震监测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处理大数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能力,将为防灾减灾带来许多新的突破。

  “智能地动”可能人所不能

  正是由于“智能地动”系统可以不断从历史地震大数据中“学习”,它在监测地震领域才有了能人所不能的一些“神通”。比如,以前我们采用计算记录幅值变化来确定地震参数,一旦有噪音干扰或某个台站发生故障,计算就容易出错,但“智能地动”系统通过学习历史上发生的上百万个地震信号,可以有效地去除任何频率段的噪音,识别能力强,能监测到微弱的、肉眼无法看到的地震波信号。传统监测系统一般可以报出3级以上的地震,而“智能地动”系统可以报出1级以上地震的信息,提高了地震监测能力。

  在地震定位方面,传统方法拾取性质不同或传播路径不同的地震波组、地震波从震源传到观测点所经过的时间等地震震相走时,去噪效果差,个别台站拾取走时错误,这些都会影响最后定位结果,而“智能地动”系统则是一步到位,直接根据地震波形记录推断地震的位置与深度。

  更重要的是,在地震破裂机制研究上,传统方法只能处理较大地震的资料,并且依据人工选用的波形与反演参数,在几分钟后得出破裂机制的描述参数,“智能地动”系统则可在1秒内依据记忆训练的大数据库,对任何地震瞬间推出地震破裂机制以及可靠性分析。

  人工智能预报地震是新方向

  最近一些年来,我国地震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各项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地震相关研究中常能见到前沿科技的身影。许多人都知道地震预报是一个世界级难题。既然科学家们开始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研究成果引入地震科学,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在地震预报上获得重大突破呢?

  实际上,为了预测下一场大地震将出现在何时何地,有许多科学家都在不断努力。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充分,他们分析大量地震数据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这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地震,预测地震的表现形式。

  地震预报也是“智能地动”系统的努力方向之一。张捷表示,“智能地动”系统目前的运行水平已经达到了常规地震监测与地震预警的技术指标要求。他说,我们团队目前多项科研都在从事地震预报的研究。去年12月我们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全球最大的地球物理学年会上,作了3个关于地震预报的学术报告,其中两个报告都是应用人工智能预测大地震。我们的目标是未来“智能地动”系统将具有中短期地震预测的功能。

  • 相关阅读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   文章强调,湖北和武汉是这次...

    时间:03-31
  • 四川省委书记、省长指挥调度凉山森林火灾扑火救援工作

      彭清华尹力前往应急管理厅指挥调度凉山森林火灾扑火救援工作 彭清华在指挥调度凉山森林火灾扑火救援工作时强调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扑救人员安全 调动一切力量尽快扑灭火灾 尹力一同指挥调度   ...

    时间:03-31
  • 中新时评:疫情让中国人更懂法、明理、重情

      (抗击新冠肺炎)中新时评:疫情让中国人更懂法、明理、重情   中新社北京3月31日电 题:疫情让中国人更懂法、明理、重情   中新社记者 安英昭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人正在产生复杂而深...

    时间:03-31
  • 贵州启动2020年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

      中新网贵阳3月31日电 (记者 张伟)2020年,在有学历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学条件的贵州农民工中,将有300人可接受大专、本科学历继续教育资助,安置区新市民优先资助;一年分春、秋两季注册入学,具体报名时间...

    时间:03-31
  • 约7000名支援武汉医疗队员返程 李兰娟院士团队撤离

      (抗击新冠肺炎)约7000名支援武汉医疗队员返程 李兰娟院士团队撤离   中新社武汉3月31日电 (记者 徐金波)约7000名支援武汉医疗队员31日返程,成为支援武汉医疗队返程人数最多的一天。   当天早上,...

    时间:03-31
  • 15年来,习近平不断发展深化这个理念

      新华网 程瑶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30日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同村民们亲切交谈,了解该村多年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发生的巨大变化。随后,习近平前...

    时间:03-31
  • 疫情“大考”下的中小企业发展 习近平始终牵挂于心

      独家特稿丨疫情“大考”下的中小企业发展 习近平始终牵挂于心   “身体都好吗?”   3月2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波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在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习近平这样问候生产线...

    时间:03-31
  • 云南书记、省长紧急部署: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抗击新冠肺炎)云南书记、省长紧急部署: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中新网昆明3月31日电(缪超)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31日发布,30日该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7例。云南省拥有4060...

    时间:03-31
  • 应急管理部清明节消防安全提示:文明祭扫寄托哀思

      中新网3月31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各地户外火灾高发,多数为人员野外用火不慎引发。清明节即将来临,人民群众焚香、烧纸、点蜡等各类祭祀和郊外游玩活动增加,火灾风险加大。应急管理部...

    时间:03-31
  • 大批急需医疗物资运抵纽约,美媒:首架飞机来自中国!

      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大量急需的抗疫物资已抵达纽约。   《纽约时报》报道称,一架来自上海的飞机29日抵达纽约,机上载有80吨医疗物资...

    时间:03-3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