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战疫虽然很难,但做得很好!这部全景纪录片让人泪目

2020-04-02 17:11: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2日电 一部系列全景纪录片《中国战疫录》近日刷屏,诸多网友留言:中国战疫,虽然很难,但做得很好!看着看着就哭了!

  那些距离疫情最近的网友们,分享了他们的亲身经历。网友@姐在吃饭呢留言:“看哭了,被隔离一个多月,回家一个多月了,从最初的恐惧到现在,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内心折磨,还好都挺过来了,感恩国家,感恩所有帮助过湖北的人。谢谢!”

  回溯疫情暴发以来的经过,网友@零讯zz评论称,“摸着石头过河,很不容易!”@给师的海角珊1990:“虽然很难,但是做得很好。”网友@可靠的apiao留言,“历历在目,事事在心。”网友@木辛三云表示,这是“2020庚子鼠年,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

  网友@小肥侠爱小赞_DAYTOY向挺身而出的英雄们比心致敬:“铭记医者大恩,感谢维持基础运转的志愿者,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志愿者~爱你们!最后!爱你!我强大的祖国,此生无悔做你的女儿!”网友@尉迟二十三:“一次疫情,突然明白哪怕平凡如你我,也是可以化身顽石抵御在灾难面前,真的要努力啦!”

  寒冬凛冽,无数中华儿女,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网友@霖淼by留言,“这一段记忆真的是会铭记一辈子的,大家各有难处,却都还在在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角色,不抛弃不放弃,很赞了。” 网友@林壹壹:“不论以后遇到天灾或是人祸,希望都不会忘记曾举国同心。”

  疫去春来,那段日子终将远去,但总有一些瞬间值得铭记。网友@阿May正版说:“从春节前夕到全国抗击疫情基本被控制,这一路,甚是不容易....”留个纪念吧,给自己,给祖国.... 网友@柠檬鲸blue留言:“一起铭记中国战疫,铭记那些回不来的人。”@林子林子木:“感念往昔,立足当下,疫情虽缓解但未过去,提高警惕不松懈”。

  这部由中新社摄制出品的系列全景纪录片《中国战疫录》,持续追踪从疫情暴发到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的中国战疫进程,既有对事件演变脉络的宏观梳理,亦有在极致环境下平凡人的心路历程。

  自3月30日上线后,迅速占据海内外各类社交媒体显著位置,《人民教育》杂志刊文,“家长老师们,不妨带孩子一起观看这5集纪录片,这是难得的教育素材哦”。截至4月2日,累计播放量近亿次,仅微博话题阅读量就超过1.3亿次。

  30多名中新社一线记者,他们有的去年12月底即赴发热门诊等现场采访,有的在武汉“封城”之后“逆行”。而成百上千的中新社采编同仁则在北京总部及全球各地报道抗疫进展。他们在记录时代的同时,也留下了“记录者”的所思所想。

  监制王玉平:

  短时间内推出一部五集的纪录片,殊为不易。一线记者的使命不是为了这个纪录片而工作,而是要报道战疫的全貌,所以我们搞不出一部拍摄得溜光水滑的“讲究片”。后方创作组成员,笃定自己要为战疫要做些事情,所以面对海量素材,真心实意付出,加班加点,毫无怨言。于是才有了《疫病突袭》的冷峻、《全民战疫》的绵密、《中国速度》的紧促、《医者大爱》的情感释放以及《四海同心》的同理心。很多人说看后感动,一归结为战疫本身的震撼力,二是因为其实所有人都是战疫的参与者,三是创作组成员真的用了心用了情。

  记者杨程晨:

  农历大年三十,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正处于最为焦急的时刻。我前往父亲所工作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食堂报道。当时那样的情绪如今回忆,已很难用语言形容,正如那几天在朋友圈写到的“此刻的武汉,只有、只能加油”。

  记者邹浩:

  一次在隔离病房采访结束,我往身上喷完了半瓶消毒液。同事一边笑我,一边朝他们自己身上喷洒得更加猛烈。在采访中,我问过很多人同一个问题:“你怕不怕?”,他们都告诉我“怕”。但是,他们也都会说:“这是我的工作,就该肩负起这份职责。”

(中新社记者邹浩和张琴在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采访) (中新社记者邹浩和张琴在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采访)

  记者孙恒业:

  采访武汉当地发热门诊护士,“最美面罩姐姐”喻银燕时,随着疫情日渐向好,能发现她也在变得乐观,不像她走红的那张照片那样眉头紧锁,整个人都放松了。拍摄空镜头时我要求她坐在曾经人满为患的医院大厅。她坐下后不知道在想什么,但她想得很认真。

  编导宋哲:

  当医生们摘下口罩,脱掉防护服,做回自己的时候,他们的脆弱往往只在那时流露出来。其实英雄主义,不过是咬牙挺住,和坚持要赢的决心。

  编导纪若晨:

  “别怕,我们来了,各地医疗队支援武汉!”,这是片子用到的一条素材,让我印象深刻。不需要激昂的口号,一句简单的话,就让人体会到什么是中国战疫,全民战疫。

  编导李妍:

  “时间”从未如此刻骨铭心。在诸多不确定中,在患者的每次呼吸之间,那些争分夺秒、夜以继日,那些言必信、行必果,治愈着患者,治愈着人心,也创造着属于14亿人的“中国时间”。

  这场“史诗级”的抗击疫病与医疗救援行动进程,不仅值得被记录、被见证,更应该被思考。那些因痛苦和希望而更加团结的日子,那些赴死相救,以命相搏的时刻,那从困难、痛苦、迷茫到逐渐明朗的过程,那些属于凡人英雄的牺牲与壮举,都将作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被载入史册。

  • 相关阅读
  • 暖心扩散,寻找丢失复工工资的“孟鑫”!

      陕西省网络举报中心今天早晨接到石先生电话,称4月2日(星期四)下午18:30左右在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路(陕建六公司家属院附近)捡到一个装有员工工资的信封。  ▲石先生捡到的遗失物  据石先生讲,当时他去附近办...

    时间:04-03
  • 内蒙古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疑似病例1例

      中新网4月3日电 据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微博消息,2020年4月2日7时至4月3日7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无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   截至2020年4月2日24时,内蒙古自治...

    时间:04-03
  • 勇立潮头再争先——四个角度理解习近平浙江之行

      时入早春,钱塘微雨,万物以荣。3月29日至4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先后来到浙江宁波、湖州、杭州等地,深入港口、企业、农村、生态湿地等与职工、村民交流,听取浙江省委...

    时间:04-03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抗疫之下 保供无忧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抗疫之下 保供无忧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 题:抗疫之下 保供无忧   新华社记者赵东辉、王立彬、王飞航、...

    时间:04-03
  • 绿色之变

      时政微纪录丨绿色之变   浙江考察期间,习近平先后踏访安吉县余村和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这是跨越15年的绿色追寻。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

    时间:04-03
  • 北京:加强外籍人员管理 防疫面前没有例外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五十一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十八次会议召开   蔡奇主持 陈吉宁出席   本报讯(记者 祁梦竹 范俊生)昨天下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

    时间:04-03
  • 应勇: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我省召开会议部署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   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应勇作出批示 王晓东讲话   长江日报讯 (湖北日报记者甘勇)4月2日,全...

    时间:04-03
  • 广东首个抗疫物资出口联盟在广州成立

      南方网讯 助力“广东制造”打好防疫全球阻击战,全省首个抗疫物资出口联盟在穗成立。4月1日下午,广州市贸促会携手金发科技、万孚化学、白云山中一药业、阿里巴巴、卓志供应链、莱茵检测、中信保等首批...

    时间:04-03
  • 评论:学生戴不戴口罩是个科学问题

      冰点时评  学生戴不戴口罩是个科学问题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整个世界的节奏,其对于教育的影响,更是莫此为甚,先是延迟开学,后是延期高考。随着疫情消退,各地陆续公布了中小学开...

    时间:04-03
  • 全球疫情下的中国留学生:无问去留 祖国都在身后

      全球疫情下的中国留学生:无问去留 祖国都在身后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近一个月来多国疫情形势全面告急。遍布全球的百余万中国留学生,从忧心祖国战“疫”形势的海外支援力量,转眼间变成了...

    时间:04-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