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湖北宜昌开展最大规模子二代中华鲟放流活动

2020-04-22 14:25: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宜昌4月22日电 (郭晓莹 董晓斌)“2020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22日在湖北省宜昌市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举行,10000尾不同年龄梯队的子二代中华鲟放归长江,这是历年来放流子二代中华鲟数量最多的一次。

  此次活动由宜昌市人民政府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共同主办,活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要求,采取不聚集、不组织志愿者、不举办活动仪式的方式进行。参加放流活动的人员全部持有个人健康绿码,接受体温追踪监测并全程佩戴口罩。

  当日9时开始,随着透明水池闸门打开,一尾尾大大小小的中华鲟顺着滑道滑向长江,消失在远方……预计20多天后,它们将抵达入海口。

  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人员姜伟介绍,此次放流2009年至2019年间的5个年份梯队的子二代中华鲟,其中有出生于2009年的10尾全雄性中华鲟。“这有助于丰富野生中华鲟年龄梯队、提升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调整自然条件下中华鲟性别比例失调等。”

  中华鲟放归长江后,三峡集团将借助覆盖长江中下游近1800公里的监测系统开展声呐追踪,这套系统是目前国内覆盖范围最广、最全面的放流中华鲟洄游监测系统。在完成此次放流中华鲟的追踪监测后,三峡集团将于今年年内,首次探索性开展放流中华鲟的海洋生活史研究,以便更好地评估中华鲟的野外生存状态。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约1.4亿年历史,有“长江活化石”“水中大熊猫”之称。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中华鲟自然种群规模持续衰退。1988年,中华鲟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中华鲟列为“国际极危物种”。

  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自1984年起,每年开展中华鲟放流活动,从未间断,目前已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超过503万尾,放流子二代中华鲟28000余尾,为补充中华鲟自然资源,实现中华鲟可持续繁衍生息发挥了重要作用。

  子二代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是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于2009年在全国率先取得的一项技术突破,并在之后连续多年取得成功。该项技术的掌握,标志着中华鲟人工增殖放流摆脱了对野生资源的依赖。(完)

  • 相关阅读
  • 湖北:把保就业作为首要目标 千方百计兜牢民生底线

      王晓东在保居民就业工作专题会议上强调   把保就业作为首要目标 千方百计兜牢民生底线   湖北日报讯 (记者甘勇)就业是民生之本,位居“六稳”“六保”之首。4月22日,省政府召开保居民就业工作专...

    时间:04-23
  • 湖北省委书记应勇主持召开省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应勇主持召开省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为夺取“双胜利”画出最大同心圆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保林、周呈思)4月22日上午,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020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全省统战工作...

    时间:04-23
  • 武汉:尽政府之责聚金融之力解企业之难 推动疫后重振

      我市召开金融支持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政企银对接会   尽政府之责聚金融之力解企业之难   推动武汉疫后重振   长江日报讯(记者郑汝可)4月22日,我市召开金融支持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政企银对接会。省...

    时间:04-23
  • 王毅同法国外长勒德里昂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 4月22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法国外长勒德里昂通电话。   王毅表示,疫情是各国共同敌人,需要我们携手应对。我们感谢法方在中方抗击疫情困难时提供帮助,现在愿投桃报李,根...

    时间:04-23
  • 湖北省所有市县新冠肺炎疫情评估均保持低风险

      新华社武汉4月22日电(记者梁建强、王贤)22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的市县疫情风险等级评估显示:湖北所有市县均保持低风险。   据了解,依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

    时间:04-23
  • 特写:登临检疫,呵护两艘“雪龙”号回家

      新华社上海4月22日电特写:登临检疫,呵护两艘“雪龙”号回家   新华社记者吴宇   被白色防护服紧紧包裹起来的十余位海关关员,每一位都在胸前写了四个大字:“欢迎回家”,旁边还画了一个“爱心...

    时间:04-23
  • 持续强化最严格司法保护机制

      持续强化最严格司法保护机制江苏高院发布2019年知识产权保护蓝皮书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罗莎莎   4月22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线上新闻发布会,发布2019年江苏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蓝皮书及...

    时间:04-23
  • 从严惩处涉窨井盖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

      从严惩处涉窨井盖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最高检检委会专委就办理涉窨井盖刑案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 本报记者 周斌   盗窃、破坏人流、车流密集场所的窨井盖,应当适用危害公共安全方面的罪名追究刑事...

    时间:04-23
  • 破获食药环和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9万起

      破获食药环和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9万起全国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犯罪   本报北京4月22日讯 记者蔡长春 以“知识产权与健康中国”为主题的2020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4月20日拉开帷幕。记者...

    时间:04-23
  • 利剑出鞘力保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利剑出鞘力保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公安部公布打击制假售假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 本报记者 蔡长春   肉毒素可以实现瘦脸的效果,广受一些爱美人士青睐。但如果注射了假肉毒素,身体很可能会产生一些局...

    时间:04-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