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吴尊友:群体免疫就是放任感染

2020-04-26 07:34:54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全球感染人数已超268万人。对于这一新发病毒,各国寻找不同策略进行防控。继英国此前提出群体免疫受到广泛关注后,德国和美国最新开展的研究显示,某些特定地区已经感染的人数远远超过此前掌握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德国最早暴发疫情的一小镇感染率达15%,有人据此称“实现群体免疫并非遥不可及”,并建议结束目前为防止新冠病毒传播而实施的一些禁止措施。然而,4月19日,德国总理府部长黑尔格·布劳恩明确表示,因德国医疗系统无法承受群体免疫带来的压力,群体免疫不适合德国。

  群体免疫究竟是什么?它真的能通过“无为而治”让病毒自然消失吗?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

  要达到群体免疫将有60%至80%的人被感染

  记者:疫情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事实上采取了群体免疫策略。群体免疫是否具有可行性?

  吴尊友:所谓群体免疫策略,就是在人群中让绝大多数人出现免疫力,在社会层面形成免疫屏障。当一个或者多个传染源进入这样的社会人群,也不会造成传染病流行。

  一般来说,实现群体免疫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疫苗预防接种来实现。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严重传染病——天花,就是通过全球范围内广泛接种疫苗,使得天花病毒在人类社会中彻底消除。还有很多传染性疾病,也都是通过预防接种达到一定覆盖面,形成免疫屏障,达到群体免疫,预防其流行。比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等。

  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研制出新冠病毒疫苗。在没有疫苗接种的情况下,要实现群体免疫,只能是自然感染。

  英国此前提出的所谓群体免疫策略,就是不采取积极防疫,不主动检测可能的感染者,不做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追踪,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措施,不限制民众自由活动,任由病毒在社会人群中自然传播扩散,等到有足够多的人被感染,也就有了足够多的人产生免疫力,就会在社会层面形成免疫屏障来抵抗病毒。

  如果这个计划实行,英国将会有60%至80%的人被感染,这个数字无疑是惊人的,不仅会让当地民众感到恐慌,也会让全世界感到恐慌。

  采用消极策略是不愿在防感染上花成本

  记者:您认为英国当初提出群体免疫策略是基于怎样的逻辑?

  吴尊友:英国政府当初打算采取这个策略,其背后也是有其理论基础的。这个策略的出台,估计也经过了部分专家的论证。到3月上旬,人类对新冠肺炎已经有了一些基本认识。

  首先,新冠病毒传播特别快,预防感染是非常困难的。其次,从临床特征来看,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轻症病人比较多,约占80%,他们在不经治疗或者对症治疗后,就可痊愈。与其他传染病一样,新冠肺炎也存在着一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再有,新冠肺炎的总病死率不高,如果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性疾病,健康人感染新冠肺炎的病死率在1%左右。

  英国当时提出群体免疫策略的背后逻辑是,如果能够放开防控,让疫情自然发展,这样,大量人口就会在自然感染后自愈而获得免疫力。然后,集中医疗力量救治人群中的危重症患者。也就是说,不在防“感染”上花成本,而在防“死亡”上下功夫。

  如果这种策略能够有效实施,那么,疫情得到控制的同时,社会活力和经济发展也不会因严格的管控措施而受损,既减小抗击疫情的代价,又使得国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得以平衡,收益最大化。

  然而,英国实施群体免疫策略不到两周时间就终止了。

  放任人群被感染的赌博是骇人听闻的

  记者:英国叫停群体免疫策略的原因是什么?

  吴尊友:群体免疫策略的制定者当初忽略了几个方面问题。第一,约80%的轻症病人,如果不能获得及时医疗照顾,其中有相当比例的病人,可能会发展成为重症或危重症病人,甚至死亡。

  第二,这些由轻症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的病人,使得需要医疗服务的病人总数,远比原来预计的需要医疗照顾的病人数要多很多。这样,会发生医疗服务“挤兑”,造成医疗系统瘫痪,病死率就不只是1%。邻近国家的粗病死率已经说明,医疗服务在无法满足就诊病人的需要时,病人的病死率会大幅度上升。

  做一个简单的测算,英国6000万人口,假设60%感染,则有3600万人会受到新冠病毒感染,如果照病死率5%计算,则将有180万人死亡。如果轻症病人有一定比例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那么病死率可能攀升到10%,那么就将会有360万人死亡。

  第三,有效的预防措施(比如,不聚会、不扎堆、戴口罩、保持距离、勤洗手等)虽然不是特效药,但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阻断新冠病毒传播,预防民众感染发病。

  第四,在可以实施有效措施的情况下,政府不积极组织实施,眼睁睁地看着新冠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看着民众受病毒肆虐而无所事事,在伦理道德层面更是让人无法接受的。

  为此,英国不得不终止其所谓的群体免疫策略。正如法国比塞特尔医科教学及医疗中心的免疫学家尼古拉·诺埃尔博士称:“当人民在不断出现病情加重和死亡的时候,这种让60%的人口放任被感染的赌博是骇人听闻的。”

  除英国外,瑞典政府也推行了不检测、不隔离、不收治、不公布的策略。但截至4月14日统计数据显示,瑞典新冠肺炎死亡率已经达到了9%。

  获得免疫最合适的方式是接种疫苗,乐观估计年底问世

  记者:人体是如何获得免疫的?怎样才算形成人群免疫屏障?

  吴尊友:个人获得对某种病毒的免疫力,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然感染,在感染病毒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这种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是一种物竞天择的过程。未经治疗,或者在治疗辅助下,感染者挺过来,就获得了免疫。另一种方式是人为仿照自然感染,即通过疫苗接种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疫苗可以用减毒活疫苗,或者死病毒疫苗,或者基因工程疫苗。

  无论是自然感染获得免疫,还是疫苗接种获得免疫,都需要在人群中有一定比例的人获得免疫,通常到达60%至80%,才能起到免疫屏障作用。

  自然感染的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取决于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征,以及人群的活动情况。自然感染获得免疫,是一种无控制状态的自然发展过程。依靠自然感染获得免疫力来应对疫情,直白地说,就是无应对,任凭疫情自然肆虐。

  通过疫苗接种获得免疫,是用人工方式在最短时间迅速达到人群免疫屏障要求。这是一个积极主动建立免疫屏障的过程,对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是至关重要的。就技术层面来讲,还是要等待疫苗。乐观地估计,如果研究进展一切都非常顺利的话,疫苗有望年底问世。

  但即便疫苗问世后,通过接种疫苗产生抗体,目前也不清楚免疫力能保持多久,不清楚病毒是否会变异。

  即便有了抗体也不意味着一劳永逸

  记者:对于那些自然感染病毒后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的人群来说,是否就意味着安全了?

  吴尊友:关于抗体,有人可能会认为,已经有那么多的人感染过病毒后有了抗体,我们的生活应该畅通无阻不必过于防护了。这一看法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即便有人有了抗体,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抗体是否具有保护作用、能保护多久,更何况只有一小部分人有抗体。

  世界卫生组织首席应急专家迈克·瑞安表示,世卫组织不确定血液中的抗体能否全面预防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即便抗体有效,也没有迹象表明大量人口已经产生抗体,可以向更大范围人口提供所谓的免疫屏障。瑞安说:“我们获得的大量初步信息表明,人口中完成血清转化(即产生抗体)的比例相当低。有人期待大部分人可能已经产生抗体,但整体证据与之相反。”

  传统的公共卫生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记者:在当前疫苗和抗体的研究都不甚明了的情况下,哪些防控措施是有效的?

  吴尊友:在没有预防性疫苗以前,传统的公共卫生防护措施是目前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

  当前对疫苗和抗体的相关研究都还在进行中。虽然研究得出结论,某些特定地区实际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比最初认为的要多得多,但也仅此而已。在进行更多研究之前,不应急于下结论或改变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防控政策。

  目前,对一个地区而言,在疫情流行早期,尚未出现社会层面广泛传播时,要尽可能地对每一个诊断的病人进行详实的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其全部的密切接触者,并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对于控制疫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密切接触者中有些已经被感染,这些感染者在出现临床症状的前两天就已经具有传染性,如果等他们发病才被发现,就可能已经造成了传播扩散。因此,隔离密切接触者,这就等于把高风险的人从社会上移开,减少了社会层面的传播。这是非常重要的控制措施。

  戴口罩是切断新冠病毒传播的另一重要措施。由于感染者在出现症状前两天就已具有传染性,而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又无症状、不能识别,极易造成社会传播,特别是在通风不好、人员聚集的地方。因此,在人员聚集的地方,比如公共交通工具等,一律戴好口罩。

  如果全民都积极响应不聚会、不扎堆、戴口罩、勤洗手等举措,实际上,在社会层面也就自然形成了一个群体免疫屏障。(本报记者 黄辉)

  • 相关阅读
  • 山东聊城: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新华社济南4月26日电(记者陈灏)近日,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人民政府县长崔新乐,因为冠县人民政府被起诉而站在了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上。这是聊城市首例县级政府正职负责人出庭应诉案件。  这起行政...

    时间:04-26
  • 国家卫健委: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已有近六成治愈出院

      中新网客户端4月26日电(宋宇晟)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26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4月25日,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已有近六成治愈出院,其中重症病例较一周前下降了53.2%。...

    时间:04-26
  • 广西海警局开展专项训练 提升海上维权执法能力

      中新网南宁4月26日电(李汪 王皓鑫 刘寒丰)“演习执勤警报!”,随着警报拉响,参训舰艇加速占领嫌疑船右舷45°有利阵位。   这是广西海警局组织舰艇编队在北部湾海域开展海上专项训练出现的画面。...

    时间:04-26
  • 最亮金星将于28日闪亮夜空

      新华社天津4月26日电(记者周润健)天文专家介绍,4月28日,以“长庚星”姿态现身的金星将迎来最亮,在西偏北的夜空中大放异彩,艳丽无比。  金星是整个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亮之外最亮的自然天体。金星在...

    时间:04-26
  • 辽宁首次设立省级专利奖

      新华社沈阳4月26日电(记者王莹)26日上午,第一届辽宁省专利奖奖励大会在沈阳举行,“共轨发动机正时齿轮室轮系”专利项目等50项专利获得奖励,其中,一等奖5项,每项奖励20万元;二等奖15项,每项奖励8万...

    时间:04-26
  • 研究发现:海洋最大灭绝或由缺氧导致

      新华社南京4月26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团队与美国学者合作,对地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海洋生物灭绝展开研究。科研团队发现,在大灭绝前后,全球海洋处于...

    时间:04-26
  • 国家卫健委:武汉在院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中新网客户端4月26日电(宋宇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4月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截至26日,武汉在院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时间:04-26
  • 江西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新华社南昌4月26日电(记者陈毓珊)26日,随着最后7个贫困县宣布退出,革命老区江西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基本摆脱区域性整体贫困。  记者26日从江西省贫困县脱贫退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县级申请、市级...

    时间:04-26
  • 坚定信心看大势 底线思维迎挑战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题:坚定信心看大势 底线思维迎挑战——专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  新华社记者陈炜伟  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国...

    时间:04-26
  • 深圳通报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新华社深圳4月26日电(记者白瑜)深圳市纪委监委26日通报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包含私车公养、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公款购买购物卡和高档酒水,以及对工作不负责任等,以进一步严明纪律,强化警...

    时间:04-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