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人民时评:筑牢个人信息保护的法治堤坝

2020-06-18 15:28:54

来源:人民日报

  筑牢个人信息保护的法治堤坝(人民时评)

  如何弥补算法漏洞、为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筑起保护屏障,成为信息时代的一道必答题。强化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从根本上还是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颁布民法典,让个人信息保护实现有法可依,是法治的重要一步,未来还要通过司法实践,真正实现个人信息保护的有法必依

  “家里孩子刚出生,每天就有应接不暇的母婴用品广告推送”“网上搜了点摄影资料,随后就被铺天盖地的摄影器材广告轰炸”“刚浏览几个婚恋平台,微博上就有大量相亲对象照片发过来”……如今,这样的“精准营销”并不鲜见,给人带来困扰。近期,据媒体报道,某社交应用软件疑似不当利用用户聊天数据进行个性化商业推介。尽管事实真相还有待查明,但用户的疑虑难以消解。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推荐算法的个性化广告进入日常生活。推荐算法是一种信息技术,企业运用的最初目的在于提升信息传递的精准性,优化用户体验。但在算法面前,如果包含用户个人信息的数据没有经过加密或者脱敏处理,就会埋下安全隐患。如何弥补算法漏洞、为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筑起保护屏障,成为信息时代的一道必答题。

  现代社会,数据已成为一种重要生产资料和宝贵资产。这其中,个人网络行为信息,因其能够转化为潜在消费行为的数据资源,更加具有稀缺性和经济价值,也成为各类网站和手机应用追逐的对象。现实中,有的电商平台要求领取优惠券时提交手机号码,有的商家在线办理会员时要求填写姓名、身份证号,凡此种种,映照着个人信息越来越多地被不同渠道收集。近年来,随着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的出台,在收集数据时,各类网站和应用程序一般会与用户在线签订服务协议。但正如技术专家所说,面对合规要求和监管压力,平台收集用户信息的方式变得越来越隐蔽。相较于传统的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诸如浏览痕迹等用户信息的收集行为不易被察觉,某种程度上仍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强化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从根本上还是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针对数据运用、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不久前出台的民法典开出了“良方”。在保护原则上,民法典规定企业对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收集应取得明确同意,同时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在保护范围上,不仅传统意义上的个人信息悉数得到保护,而且“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活动和私密信息也被包含在隐私范畴之内,从而使搜索信息、浏览数据等被纳入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在保护措施上,民法典以反向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处理隐私和个人信息的禁止性行为,包括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等,为信息技术涉足人类生活场景划定了合规底线。在利益平衡上,民法典设计了平衡个人信息保护与信息利用的规范,在加强对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上,对那些为公共利益或者在其他合理必要限度内的使用行为提供了支持。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颁布民法典,让个人信息保护实现有法可依,是法治的重要一步,未来还要通过司法实践,真正实现个人信息保护的有法必依。相关部门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加快开展涉及民法典实施的司法解释清理制定工作,并加大普法力度,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同时,各级司法机关要深入学习领会民法典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和公信力,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坚强司法后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者,治之端也。”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我们必能为个人信息筑牢防护堤坝,让新技术、新应用更好造福社会。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姚 辉

  • 相关阅读
  • 纪检监察机关督促各地遏制疫情蔓延巩固防控成果

      纪检监察机关快速响应监督保障落实   督促遏制疫情蔓延巩固防控成果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陈昊   6月11日以来,北京连续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18日零时,新增确诊病例已达158例。受北...

    时间:06-19
  • 北京阳光“复工”气温升 双休日再现高温天气

      中国天气网讯 预计今天(19日),北京天气将逐渐转晴,最高气温在34℃左右。双休日,北京将再迎35℃及以上的高温天气,提醒市民外出时需注意防晒补水。   昨天白天,北京最高气温32.3℃,体感仍然十分...

    时间:06-19
  • 北京海淀法院:近五年超六成未成年性侵案为熟人作案

      北京海淀法院:近五年超六成未成年性侵案为熟人作案   本报北京6月1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韩飏)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海淀法院”)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5年来涉性侵害未成年...

    时间:06-19
  • 报告: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进入老龄社会 应科学应对

      “65岁+”5年后将破2亿,应对老龄化最重要窗口期开启   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  ...

    时间:06-19
  • “2020年中俄社会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两国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扎实稳固

      中新社莫斯科6月18日电 (记者 王修君)由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俄头条客户端以及北京益派数据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2020年中俄社会民意调查”日前发布调查结果。结果显示,...

    时间:06-19
  • 中央企业累计提供招聘岗位超100万个

      中央企业累计提供招聘岗位超100万个  云上招聘不打烊多点发力稳就业  国资委将稳就业放在“六稳”之首,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地区劳动力三类重点人群,组织中央企业集中开展大型网络招聘活动...

    时间:06-19
  • 小龙虾、螺蛳粉成高校专业……专家:专业细分是趋势

      小龙虾、螺蛳粉……这些美食本是许多年轻人的“垂涎之物”,如今却走进校园,撑起了一门独立的专业。很多人也因此疑问:为何需要如此细分?专家表示——   高校专业细分是趋势 但“细中有综”才是本...

    时间:06-19
  • 华中师范大学成立全国首个AI教育学部

      为了让虚拟教师加盟真人教学 这所大学成立全国首个AI教育学部  近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的“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方式变革”高端学术论坛上,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说,后疫情时代,学校将面临...

    时间:06-19
  • 大豆图形结构泛基因组图谱绘成

      “打包”遗传信息 加速育种改良  大豆图形结构泛基因组图谱绘成  基因组学研究迎来新突破!来自中国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大豆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项研究在植物中首...

    时间:06-19
  • 上海蛋白质设施开放 提供新冠病毒全部29种蛋白质的表达质粒

      上海蛋白质设施向全球开放  提供新冠病毒全部29种蛋白质的表达质粒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获悉,6月17日起,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面向...

    时间:06-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