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在南湖红船边谈“红船精神”——专访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原执行主任陈水林

2020-07-01 15:00:1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红船劈波形,精神聚人心。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系统阐释“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源头精神。值此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红船精神”15周年、建党99周年之际,我们邀请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原执行主任陈水林教授谈“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填补了建党到大革命时期间中国革命精神史空白

  记者: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发表题为《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署名文章,首次提出并阐述“红船精神”。请谈谈如何理解“红船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陈水林: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系统阐释“红船精神”,把“红船精神”明确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历史担当,昭示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理路,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理论特点。在党的领导下,扭转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形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种理论创新充分展现了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实践特点。回顾近百年历史,党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改初衷,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靠的就是这种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特点。党在成立之时就庄严宣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在革命斗争中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时代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其中,首创精神是核心,是动力之源;奋斗精神是支柱,是胜利之本;奉献精神是本质,是政德之基。这三种精神有着内在的严密逻辑,是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缺一不可。这样的逻辑体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在结构和发展主线。

  记者:请您谈谈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的历史性贡献?

  陈水林:署名文章第一次把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相提并论。之前,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都是从1927年以后的井冈山精神开始讲起,因缺少1919年到1927年间党的创建和大革命这两个时期革命精神的提炼概括,不足以全面、完整地反映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署名文章提出的“红船精神”,填补了从建党到井冈山时期这一段历史的精神空白,贯通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在时间序列上的一致。

  署名文章指出,首创、奋斗、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这三种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要“永远铭记我们党的‘母亲船’,重温红船的历史沧桑”,这个“历史沧桑”显然不仅指一天的南湖会议,而是整个建党的历史。对“红船精神”的全面系统概括,精准标注了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坐标,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更加完整。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当时全党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大力倡导在瞻仰南湖红船期间,“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瞻仰一次红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这“六个一”的做法一直延续至今,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红船精神”贯穿于党的全部历史进程

  记者:署名文章指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在历史视角下,“红船精神”具有怎样的地位和意义?

  陈水林: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所走过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革命精神。从红船精神到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改革创新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尽管具体内容各有侧重,但这些精神一脉相承,穿越时空,始终激励、推动着党的发展壮大。

  “红船精神”所承载的首创、奋斗、奉献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品格、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无私的奋斗奉献。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革命精神都可以从“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中追根溯源,都继承和发展了“红船精神”的精神实质。“红船精神”既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又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红船精神”犹如一条红线,一头连着党的创建史和这一时期形成的建党精神,一头连着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间贯穿着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光荣历史和革命精神谱系,将中国共产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紧密联系起来。

  “红船精神”凝聚着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中国梦。2012年,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梦,将其阐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总书记强调,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请谈谈“红船精神”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陈水林:“红船精神”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奋起抗争的产物,是在探求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红船上诞生了实现中国梦的领导者;红船启航,是实现中国梦真正的起点;红船劈波斩浪,开辟了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路;“红船精神”凝聚了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需要首创、奋斗、奉献精神。以这三种精神为基本内涵的“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之源,它不仅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巨大的政治优势,也是每个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只有弘扬“红船精神”,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才能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

  记者:在新时代开启新长征的背景下,如何理解“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

  陈水林:“红船精神”充分体现了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也就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之源。我们要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就必须永远铭记我们党的“母亲船”,时时重温红船的历史沧桑,不断深化对“红船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在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中进一步激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和力量。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并向全党发出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的号召,这对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伟大事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原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0年第13期,记者曹雅丽采访整理)

  • 相关阅读
  • 出国留学呈三大变化

      出国留学呈三大变化(延伸阅读)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近期留学行业呈现出哪些特点?又有哪些新的变化?   英国成首选留学目的国   新东方前途出国联合相关市场研究...

    时间:07-02
  • 疫情之下,留学之路能否继续?

      疫情之下,留学之路能否继续?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不少原本已做好留学规划的中国学生,尤其是计划今年出国留学的中国学子正陷入两难境地——能否继续留学之路?在未来的留学之路上,横亘在学...

    时间:07-02
  • 治理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需要硬招辣招

      未保法修订草案二审:  治理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需要硬招辣招  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分组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多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关注...

    时间:07-02
  • 中印部队“脱离接触”?专家谈5000米高原对峙如何化解

      中印一线部队“脱离接触” 专家解读5000米高原对峙如何化解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 郭媛丹】7月1日,《环球时报》记者从中国边防部队消息人士处获悉,中印双方一致同意,分批次组织一线部队“...

    时间:07-02
  • “常规导弹第一旅”引领导弹部队正规化建设

      “常规导弹第一旅”引领导弹部队正规化建设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吴 旭 孙 波  夜色如墨,剑影寒光。那年盛夏,一支导弹劲旅穿密林、挽长弓,箭随令出,直刺苍穹。   火箭...

    时间:07-02
  • 网警犹如“清道夫”守护网络安全

      网警犹如“清道夫”守护网络安全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胡佳晓 余碧芳   这些天,无论白天黑夜、工作日还是周末,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网警大队都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时间:07-02
  • 中国代表:安理会通过涉新冠肺炎疫情决议是“多边主义的胜利”

      (抗击新冠肺炎)中国代表:安理会通过涉新冠肺炎疫情决议是“多边主义的胜利”   中新社联合国7月1日电 (记者 马德林)联合国安理会1日一致通过一项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决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

    时间:07-02
  • 40余国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支持中国涉疆问题立场

      中新社日内瓦7月1日电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4届会议正在日内瓦举行,7月1日白俄罗斯代表46个国家作共同发言,积极评价新疆人权事业发展成就和反恐、去极端化成果,支持中国在涉疆问题上的立场。   白...

    时间:07-02
  • 中方:敦促某些国家停止人权问题上的“双重标准”

      当地时间7月1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4届会议的《与人权高专互动对话》议程中,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陈旭发言。陈旭表示,中方赞同观点相近国家的共同发言,希望高专和高专办继续与各国政府开展...

    时间:07-02
  • 40余国在人权理事会作共同发言支持中国在涉疆问题上的立场

      40余国在人权理事会作共同发言支持中国在涉疆问题上的立场   新华社日内瓦7月1日电 7月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4次会议上,白俄罗斯代表46个国家作共同发言,积极评价中国新疆人权事...

    时间:07-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