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十个细节,感受习近平的初心

2020-07-01 17:00:24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近百年风雨兼程,不忘来路,不改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一直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十个细节,感受总书记的初心。

  1.“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怎么称呼您?”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考察。他沿着狭窄山路辗转来到花垣县十八洞村特困户施齐文家。施齐文的老伴石大妈不识字也不会说“官话”,她把习近平迎入家中,非常客气地向习近平问出了这句话。

  习近平亲切地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握住石大妈的手,总书记询问她多大年纪,听说老人64岁了,总书记说:“你是大姐。”

  脱口而出的朴实话语,为民情怀溢于言表。

  在十八洞村,习近平和乡亲们在空地上围坐一圈,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正是在这里,习近平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人民的勤务员”,言之所至、行之所向。

  2.“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

  2017年11月17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习近平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

  当习近平回到队伍中间,准备同代表们合影时,看见了在后排站立的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两位道德模范代表。

  总书记握住他们的手,微笑着问候说:“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

  习近平拉着他们的手,请两位老人坐到自己身旁来,两人执意推辞,习近平一再邀请,说:“来!挤挤就行了,就这样。”

  大厅内响起热烈的掌声。总书记一个自然而然的关心举动,尽显敬老亲民情怀,温暖了无数人。

  3.“不怕路远,哪怕一天只看一个点”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的身影出现在山城重庆。

  乘飞机、坐火车、转汽车,习近平先后用了三种交通工具,前往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山路蜿蜒,坡急沟深,总书记一行冒着早春的微雨,辗转3个多小时抵达大山深处的中益乡华溪村。

  挂着青苔的石阶有些湿滑,习近平一步一步登上陡坡,沿着“之”字形的山间小路爬到半山腰,来到贫困户老谭夫妇家中。习近平掀起床铺摸了摸被褥的厚实程度,察看粮食的储存情况,从屋外看到屋内,还同贫困户坐在一起,唠起了家常。

  这一幕,似曾相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访贫问苦的足迹遍布全国,多远多难的路也挡不住他“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决心。“不怕路远,哪怕一天只看一个点,也要看到真贫。只有看到中国贫困的真实状况,我们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心中有牵挂,脚下有方向。为民情怀,就在这一步步的行走中。

  4.“看了以后心情还是很沉重的,也很揪心”

  2017年3月8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

  “去年媒体报道了凉山州的悬崖村,看到村民和孩子们长年在悬崖上爬藤条,上山下山安全得不到保证,看了以后心情还是很沉重的,也很揪心。”习近平说。

  接着,习近平又说道:“前不久又看到材料说当地已经建了新的铁梯,这样心里又感觉到松了一下。”他强调,对四川的脱贫攻坚,中央应该加大支持力度,这主要看哪里的贫困程度更深、更重。脱贫攻坚到村、到户、到人的工作,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言一行系民生。一个交通不便、贫困偏僻的小山村,引起总书记的“揪心”,流露出习近平关心人民群众冷暖的真情。

  5.“愤怒的是,一些扶贫款项被各级截留”

  2013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特困村——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看“真贫”。

  习近平说:“看到老区一些乡亲尚未摆脱贫困、生活还比较困难,心情是沉重的。”“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群策群力,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指出,“我不满意,甚至愤怒的是,一些扶贫款项被各级截留,移作他用。扶贫款项移作他用,就像救灾款项移作他用一样,都是犯罪行为。还有骗取扶贫款的问题。”他要求,对这些乱象,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坚决反对、坚决杜绝。

  一字一句,彰显出人民群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沉甸甸的分量。

  6.“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同代表委员广泛深入交流时,多次谈及农村厕所问题。

  “是水冲厕还是旱厕?是集中化粪池还是一户一个化粪池?”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向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张继新代表,关切地询问村民室内厕所改造情况。

  在福建代表团,当得知曾经去过的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的水厕,习近平十分高兴。

  在河南代表团,他再次强调农村厕所改造一定要因地制宜:“条件好的和城镇化一样,可以搞给排水系统,缺水的地方非要都搞水厕也不实际。”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习近平曾专门对“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在国内考察调研过程中,他在走村入户时也经常会询问了解相关情况。“群众利益无小事”,“小厕所”连着“大民生”。

  7.“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

  今年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南海怀仁堂。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6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坐在一起。

  “本来想是让大家过个好年。现在疫情形势紧急,不得不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来研究部署这个问题。”习近平表情凝重地说,“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习近平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以超常节奏开启战“疫”日程。

  “指导组有什么情况、有任何需要,可以打电话直接和我说。”习近平日夜牵挂湖北、武汉的疫情,对中央指导组先后作出上百次重要指示。

  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习近平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初心。

  8.“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今年5月22日,习近平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

  在谈到疫情防控时,习近平说:“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我们都绝不放弃。”他举例说道,“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成功救治的最大患者108岁。”

  “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习近平的一席话,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情怀。

  9.“很累,但很愉快”

  2013年3月1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

  在被问及每天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时,习近平说:“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社会的日常运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执政党的建设管理,都有大量工作要做。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

  据中共中央办公厅权威人士介绍,报送给习近平的请示,不管多晚,即使到了夜里12点,第二天早上都能收到他的批示。据媒体披露,习近平出访的日程安排常常要精确到分钟,高强度地连轴转是常有的事。

  “我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很累,但很愉快。” 习近平曾在一封给他人的复信中这样吐露心声。寥寥数语,尽显赤子情怀。

  10.“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最后,我有一个很好奇的问题,不知能不能问一下?”

  2019年3月22日下午,意大利众议院,习近平同众议长菲科举行会见。临近结束时,菲科突然抛出了这句话。

  全场目光注视着他。

  “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听到众人的笑声,菲科补充道:“因为我本人当选众议长已经很激动了,而中国这么大,您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

  习近平的目光沉静而充满力量,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铿锵有力的八个字,应该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

  岳小乔

  • 相关阅读
  • 天问之旅,近了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将在7月至8月择机发射  天问之旅,近了  7月来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进入发射窗口期。  在今年4月24日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中国正式发布首次火星...

    时间:07-02
  • 出国留学呈三大变化

      出国留学呈三大变化(延伸阅读)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近期留学行业呈现出哪些特点?又有哪些新的变化?   英国成首选留学目的国   新东方前途出国联合相关市场研究...

    时间:07-02
  • 疫情之下,留学之路能否继续?

      疫情之下,留学之路能否继续?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不少原本已做好留学规划的中国学生,尤其是计划今年出国留学的中国学子正陷入两难境地——能否继续留学之路?在未来的留学之路上,横亘在学...

    时间:07-02
  • 治理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需要硬招辣招

      未保法修订草案二审:  治理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需要硬招辣招  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分组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多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关注...

    时间:07-02
  • 中印部队“脱离接触”?专家谈5000米高原对峙如何化解

      中印一线部队“脱离接触” 专家解读5000米高原对峙如何化解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 郭媛丹】7月1日,《环球时报》记者从中国边防部队消息人士处获悉,中印双方一致同意,分批次组织一线部队“...

    时间:07-02
  • “常规导弹第一旅”引领导弹部队正规化建设

      “常规导弹第一旅”引领导弹部队正规化建设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吴 旭 孙 波  夜色如墨,剑影寒光。那年盛夏,一支导弹劲旅穿密林、挽长弓,箭随令出,直刺苍穹。   火箭...

    时间:07-02
  • 网警犹如“清道夫”守护网络安全

      网警犹如“清道夫”守护网络安全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胡佳晓 余碧芳   这些天,无论白天黑夜、工作日还是周末,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网警大队都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时间:07-02
  • 中国代表:安理会通过涉新冠肺炎疫情决议是“多边主义的胜利”

      (抗击新冠肺炎)中国代表:安理会通过涉新冠肺炎疫情决议是“多边主义的胜利”   中新社联合国7月1日电 (记者 马德林)联合国安理会1日一致通过一项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决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

    时间:07-02
  • 40余国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支持中国涉疆问题立场

      中新社日内瓦7月1日电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4届会议正在日内瓦举行,7月1日白俄罗斯代表46个国家作共同发言,积极评价新疆人权事业发展成就和反恐、去极端化成果,支持中国在涉疆问题上的立场。   白...

    时间:07-02
  • 中方:敦促某些国家停止人权问题上的“双重标准”

      当地时间7月1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4届会议的《与人权高专互动对话》议程中,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陈旭发言。陈旭表示,中方赞同观点相近国家的共同发言,希望高专和高专办继续与各国政府开展...

    时间:07-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