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申纪兰“离开”后的西沟村:将“纪兰精神”代代传承

2020-07-01 19:39: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长治7月1日电 题:申纪兰“离开”后的西沟村:将“纪兰精神”代代传承

  作者 范丽芳 王惠琳

  “纪兰饮料”“纪兰潞秀”“西沟申纪兰主题邮局”……走进西沟村,“纪兰精神”标识随处可见。

  6月28日,农民代表申纪兰与世长辞。在她守望一生的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纪兰精神”正在延续。

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西说,“‘纪兰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 韦亮 摄 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西说,“‘纪兰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 韦亮 摄

  “每年‘七一’前后是申主任最忙的时候,讲党课,接待客人,从早到晚,特别心疼她。”回忆起往年建党节的情形,跟随申纪兰8年的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纪兰文化研究室主任张娟说,申主任总是身体力行,做好每一件事,热心对待每一个人。

  “纪兰精神”是热爱劳动、与时俱进

  1949年出生的张相和,称邻居申纪兰“婶婶”。“热爱劳动,为人民办实事,始终保持一个农民的本色”,是张相和对她的评价。

  过去的西沟村荒山秃岭,“申大婶带大家上山植树,她身体强壮,干活不次于男劳力。早上出门,中午吃点自带干粮,山坡上休息一会儿继续栽。傍晚我们都回家了,她还在山上,瞧瞧栽过的树,哪里不好就重新弄弄。”张相和回忆。

  在西沟村香菇大棚里,“50后”王根考正在查看香菇长势。“村里老人多、妇女多,2013年,经专家调研考察,西沟村决定建香菇大棚,解决这些劳力。申主任从河南请来技术专家指导,作菌棒、搭大棚,当年就实现了投产。”王根考说,没想到除了玉米,西沟村的地里还能长出香菇。

  申纪兰用与时俱进理念,关掉污染企业,引进电商,发展“红色”“绿色”“彩色”西沟。

  “纪兰精神”是艰苦奋斗、脚踏实地

  西沟村民周德松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彼时,当地经济落后、物资紧缺。西沟村提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西沟村从过去的“荒山扎进石山沟,旱涝风暴年年有”,变成“山上青松绿油油,核桃山杏半山腰;道路两旁都是柏,核桃挂满枝树梢”。 韦亮 摄 西沟村从过去的“荒山扎进石山沟,旱涝风暴年年有”,变成“山上青松绿油油,核桃山杏半山腰;道路两旁都是柏,核桃挂满枝树梢”。 韦亮 摄

  周德松回忆,过去,西沟村十年九旱,靠天吃水,经常得去几里外挑水。在申纪兰带领下,当地打出一口600多米深的水井,解决了吃水难题,“我理解的‘纪兰精神’就是能吃苦、敢吃亏,脚踏实地好好干。”

  西沟村民用艰苦奋斗、脚踏实地,换来了平整的柏油路、舒适的住房、稳定的产业,以及夏天凉爽的山风。

  “纪兰精神”是勤俭节约、淡泊名利

  申纪兰爱惜粮食的习惯众人皆知。“曾经有人吃饭剩了一半,申主任非常严厉地批评了他。”“80后”驻村干部宇文杰回忆,申纪兰不剩菜不剩饭的习惯,影响了许多人。

对王瑞霞而言,申纪兰事迹不再是冰冷的解说词,而一件件具体的事,一句句暖心的话。 韦亮 摄 对王瑞霞而言,申纪兰事迹不再是冰冷的解说词,而一件件具体的事,一句句暖心的话。 韦亮 摄

  在“90后”西沟展览馆讲解员王瑞霞看来,随着物质条件提高,人们对于名利有了更多追求。“我认为‘纪兰精神’就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王瑞霞说,虽然与“申奶奶”相识仅3年,但她的事迹不再是冰冷的解说词,而是一件件具体的事,一句句暖心的寒暄。

  申纪兰,一生扎根农村,初心不改,书写“纪兰精神”,见证时代巨变。

  如今,“纪兰精神”已融入西沟文化,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说,进入新时代,西沟村正在推进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过幸福、富裕、文明的小康生活,“既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更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纪兰精神’就是我们的传家宝。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注西沟”。(完)

  • 相关阅读
  • 今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发布 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

      今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发布   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  六部分内容、19项要点,亮点频出、干货满满,《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日前出台。这是国办连续第九年发布工作要点,...

    时间:07-05
  •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融合加速跑 共享民生发展成果

     央视网消息:《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三年以来,粤港澳三地在教育、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领域紧密合作,加快融合。在粤港澳大湾区生活的人可以享受到更加优质和便捷的公共服务资源...

    时间:07-05
  • 新业态、新消费推动制造业企业加速转型

      央视网消息:随着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创新,各种新型消费迸发出强大的活力。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就显示:今年1—5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四分之一。5月份,全...

    时间:07-05
  • 二飞冲天!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三天两战”

      中新网上海7月5日电 (郑莹莹 郭超凯)北京时间7月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试验六号02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三天两战”。就在7月3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

    时间:07-05
  • 聂福如不再担任公安部党委委员、部长助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5日综合报道 近日,公安部官网“领导信息”栏目进行更新,聂福如不再担任公安部党委委员、部长助理。   据中国经济网人物库资料显示,聂福如,男,1966年9月生,2018年任...

    时间:07-05
  • 内蒙古呼伦湖等水域面积由“萎缩”向“恢复”转变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5日电(刘衍麟)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日前发布的《2019年全区生态气象综合检测与评估报告》显示,2019年,内蒙古呼伦湖水域面积达到2063.1平方公里,比2011年面积增加340.4平方公里,处于近...

    时间:07-05
  • 我国将举办首届职业技能大赛

      本报北京7月4日电 (记者李心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经国务院批准,从2020年起,我国每两年将举办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近日,人社部印发《关于举办中华...

    时间:07-05
  • 世卫组织:中国第一时间通报了疫情信息

      当地时间7月3日,世卫组织召开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   针对外媒记者关于中国是否未及时向世卫组织通报疫情的提问,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疫情发生后,中国相关机构立即与世卫...

    时间:07-05
  •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8例 其中本土病例2例均在北京

      中新网7月5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7月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6例(甘肃3例,天津1例,上海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2例(均在北...

    时间:07-05
  • 创新提升小康成色

      创新提升小康成色(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小康路上,江苏处处可见创新元素。  创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公厕里的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厕所内的氨气、硫化氢、温度湿度等,一旦某一项数值超标,便会报...

    时间:07-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