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她们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2020-07-05 21:44: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5日电 题:她们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作者 任思雨

  今年有两个词很火,一个是女性力量,一个是乘风破浪。两位刚辞世不久的老人,用一生诠释了这两个词。

  她们就是于蓝和申纪兰。

于蓝、申纪兰。 于蓝、申纪兰。

  一位是身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的知识女性,一位是连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农村妇女,她们的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她们的一生,也映照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与进步。

  我们总是喜欢称赞别人踏出舒适圈的勇气,而回顾这两位老人的人生,你会发现,她们的奋斗经历,才真的可以说是在时代中“乘风破浪”。

  梅花香自苦寒来。于蓝和申纪兰的一生,起初并不顺畅。

  1929年,8岁的于蓝只身投奔在沈阳老家的祖父。那一年,申纪兰刚出生。

  她们的童年,在战乱与奔波中度过。“九一八”事件爆发后,10岁的于蓝随着家人从东北辗转北平、天津逃难,但刚安定不久,又遇北平沦陷。还是高中生的她抱着抗日的坚定决心离开,步行了将近两个月,终于到达革命圣地延安。

  而申纪兰出生不久后,父亲就不幸去世,1934年母亲武全香带着5岁的她改嫁到平顺山南底村。她改了名字,随继父姓申,终于过上了能吃饱饭的日子。

  1939年,于蓝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于是在延安,又多了一位女战士。

  而在偏远的大山深处,还有许许多多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们没有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所谓“好女不出院”,一辈子的任务,就是围着家里的锅台、灶台、碾台转。嫁入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的申纪兰原本就是其中的一个,但新社会的到来,让她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资料图:出席一届一次会议的女代表。图片来源:中国人大网
资料图: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女代表(右二为申纪兰)。图片来源:中国人大网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开展起来,1951年,22岁的申纪兰被选为西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当时男社员和女社员的工分不同,她以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执着,以及对劳动的朴素热爱,提出了“男女同工同酬”。她组织村里开展男女劳动竞赛,并用劳动成果赢得了比赛。

  “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西沟村女社员取得的这场小小的“胜利”,通过报纸流传开来。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妇女被动员起来,走出锅灶台,真正参与生产生活,走入社会生活。彼时起,中国社会呈现一派翻天覆地的新气象。

  社会学家李银河曾总结说:“在我看来,中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中国妇女真正的解放,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所有的妇女都参加了社会生产劳动,有了独立的收入,这才是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男女平等运动的开始,从此开启了女性平权运动崭新的一页。”

  也是因为这段经历,25岁的申纪兰作为劳模代表,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申纪兰跟着毛驴、坐着卡车,足足走了四天,才到达北京。

  就在同一时期,于蓝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成立的表演干部训练班,在校学习两年,师从库里涅夫,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

  《翠岗红旗》《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于蓝把自己的革命经历、把群众的日常生活代入角色中,那些英雄女性因她的演绎,变得丰富、立体、有血有肉,而这一部部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经典影片,也成为人们对那个革命年代最直观、最生动的记忆。

于蓝在《烈火中永生》中扮演“江姐”。 于蓝在《烈火中永生》中饰演“江姐”。

  从这个时间开始,两个女性开始在不同领域发挥所长。

  她们就像鲁迅笔下那样,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在一段时期内作出成绩不算难,真正难的,是坚持奋斗一辈子,还要敢于创新,不断引领鳌头。

  于蓝和申纪兰,用一生诠释了这一点。

  退居幕后、已是花甲之年的于蓝受命组建儿影厂,从破旧的平房、赊来的拍摄器材开始,她四处奔走,苦心经营,最终,一系列优秀的儿童片诞生,一批儿童电影从业者培养起来。

  但很少有人知道,那个时候的她患了乳腺癌,还做了一场大手术。

  当年带着村民走遍大山植树的申纪兰,在改革开放后也没有停下脚步。当她带着几名村干部到南方考察乡镇企业时,乡镇企业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令他们眼热心跳。

  回家以后的她,便带领群众勇闯市场经济,探索农村改革发展新路,农林牧副一起抓,治山治沟、兴企办厂……党的十八大之后,西沟村再提出打造“红色西沟、绿色西沟、彩色西沟”的发展思路。

  她们经历过风风雨雨,见证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更为难得的是,身为“前浪”,她们积极拥抱新时代的变化,给“后浪”做出了时代榜样。

  直到去年秋收时节,西沟村的村民仍能见到90岁的申纪兰拿着镰刀收割玉米;而97岁高龄的于蓝,义不容辞地受邀出演公益题材电影《一切如你》。

  2020年6月27日晚,于蓝去世,享年99岁。28日凌晨,申纪兰逝世,享年91岁。弥留之际,申纪兰特意交代了两句话:“丧事从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相关补贴、费用,上交党费。”

  斯人已逝,生者长思。

  从历史走向未来,如今,“男女同工同酬”已写入了宪法,女性走出家门发挥聪明才智,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

  巨变的时代,成就了她们。她们,亦成就了这个时代,让这个时代熠熠生辉。她们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无价之姐”——

  她们,让历史告诉未来:任时空巨变,其中要义不变,那便是,有国才有家,吾辈当自强。(完)

  • 相关阅读
  • 基础设施“硬联通”体制机制“软联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入新阶段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大湾区建设...

    时间:07-06
  • 习近平给巴布亚新几内亚布图卡学园复信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巴布亚新几内亚布图卡学园复信。习近平在信中愉快地回忆了2018年访问巴布亚新几内亚时出席布图卡学园启用仪式的情形,肯定学园办学成绩,对学园近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现复课...

    时间:07-06
  • 全国草地贪夜蛾见虫786万亩 已防治951万亩次

      新京报讯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推进落实视频会议,总结前期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做法和成效,分析研判下一步发生形势,进一步安排部署监测防控重点工作,推进各...

    时间:07-06
  • 从普通农民到致富带头人——江央措成的创业路

      新华社拉萨7月4日电题:从普通农民到致富带头人——江央措成的创业路   新华社记者 格桑边觉   昌都市类乌齐县吉多乡达孜村位置偏僻,这是江央措成的家乡。   从围着十几亩地劳作的农民,到身...

    时间:07-06
  • 新疆莎车:推进产业化扶贫

      新疆莎车:推进产业化扶贫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文汇  新疆莎车县恰热克镇电子产业园内,贫困户在工作。 高 强摄(中经视觉)  “2018年是30万只,去年达到120万只,今年预计超过200万只...

    时间:07-06
  • 高考防疫家长怎么做?国家卫健委发布10条关键提示

      人民网北京7月5日电(李依环)2020年全国高考将于7月7日起举行。国家卫健委今天在官网发布《2020年高考防疫家长关键提示10条》,包括考前及高考期间做好自身健康监测,帮助孩子准备好口罩、手套、速干手...

    时间:07-06
  • 陕西西咸新区发现隋代王韶家族墓园

      陕西西咸新区发现隋代王韶家族墓园  新华社西安7月6日电(记者杨一苗)记者日前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近期在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街道韩家村发掘了一座完整的隋代家族墓园——隋...

    时间:07-06
  • 中日韩空管部门合作提升空域运行效率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记者齐中熙)记者从民航局空管局获悉,近日,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流量管理指导组第10次(网络)会议召开,民航局空管局与日本民航局空管局、韩国交通部空管局共同提交了“东北亚地...

    时间:07-06
  • 你冲刺梦想 我接力守护

      你冲刺梦想 我接力守护(解码·高考2020)  核心阅读  7月来临,2020年高考如约而至。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今年的复习备考格外不寻常。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考生克服种种困难,为梦想冲...

    时间:07-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